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21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不少方言词汇、古语词汇、口语词汇。这些词汇往往按照"音从主人"的方式标注拼音。这些非普通话词汇及其注音在语言实践中很容易误读,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为了更好地推广普通话,词典应尽量少收录这些非普通话词汇,尤其是拼音标注不宜采用"音从主人"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唐宋文献中存有两条《广陵散》流传谱系,其一为包含“止息”段的三十六段《广陵止息谱》,其二为不含“止息”段的《广陵散》。宋代以后《广陵止息谱》与《聂政刺韩王曲》等融合发展成为《神奇秘谱》四十五段《广陵散》。而不含“止息”段《广陵散》,则演进为明末潞王朱常淓于《古音正宗》琴谱中刊印的九段《广陵散》减字谱。根据文献推断,“潞本”九段《广陵散》最初流传时间不晚于唐代,其减字谱的成谱,最初或与唐代琴家陈康士相关。其后潞本九段《广陵散》与神本四十五段《广陵散》开始了事实上的“二谱”并行流传时代。  相似文献   
3.
利用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研究汉语上古音都应该注意其中的文字问题,如同源字、形声字、同形字、同义换读、讹混、俗字、错别字、异体字等。文字学理论已经较为成熟,将一些文字学理论和概念运用于古音研究,往往会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不再押韵的韵脚字,江永把它们归结为方言的不同读音。在《古韵标准》中,江永屡次提到"方音假借"、"方音偶借"的概念,以此为对象,可以研究其与后来段玉裁提出的"合韵"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音学五书》、《六书音均表》是清代古音学的代表作,成就有二:理论创新和古音音韵系统的初步建立。前者包括高举明陈第"古音时地说旗帜,还原古音音韵本来面貌"和"采用离析唐韵、以谐声系统归纳古韵分部、本证旁证推论的科学方法进行古韵分部";后者包括"清代古韵分部的历史发展"、"按照古音的‘敛侈’重排韵部顺序"、"四声之论"和"入声韵和阳声韵的搭配"四点。  相似文献   
6.
清代学者戴震从训诂发生、训诂原则、训诂方法等方面初创了训诂学理论,在古音研究上创建了审音学派、创立了古韵二十五部之说和阴阳入相配古韵系统,不愧为中国语言学研究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7.
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古音思想和"以经证经"的考音方法使其在古韵学史上倍受推重.可是,在推重陈第思想方法的同时,却鲜有<毛诗古音考>内容的研究与检讨.这使得对陈第古韵学的认识始终简单地停留在推重其思想方法的人云亦云的层面.<毛诗古音考>所考字音的说解文字是<毛诗古音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述评,深入检讨陈第的古音思想及考音方法,使陈第古韵学有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11,(1):F0002-F0002,F0003
作为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魏建功先生不仅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之一,而且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奠基人。他毕生致力于汉语文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声韵学方面有极深的造诣。他撰写的音韵学史专著——《古音系研究》和其他一些论著,  相似文献   
9.
古文字资料在古音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古文字资料为判定形声字声符提供依据,古文字资料可以揭示形声字声符的来源.古文字资料有助于古韵部关系的确定,古文字资料为细化古音分期提供文字篡础.古文字资料有助于揭示古音中的方言差异。  相似文献   
10.
段玉裁分古韵十七部,"支"脂"之"三分、"真"文"分立、"尤"侯"分立,是其重大贡献。他提出了"本音说"、"合韵说"、"同入说"、"变迁说"等,对古今语音内部的发展规律作了深层的探索。段氏第一个系统地把古诗押韵和文字的谐声系统结合起来进行上古音研究,他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语音的历史,为古音学研究开启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