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3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491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伦理和信制度是在同一个问题的两个层,信伦理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主要强调信伦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信关系和诚实守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信制度则属于现代社会制度建设的范畴,主要强调制度建设及其惩戒和规范作用,以限制和约束背信,欺诈等行为,两个层面都讲信,两个层面有机结合,应该是现代社会关系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3.
阐述了“信”、“达”、“雅” 之间的辩证关系。“信”是“达” 和“雅” 的基础。“达” 和“雅” 是“信” 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天顺八年,金湜、张城作为正、副使赴朝鲜颁明宪宗登极诏。在朝鲜期间,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艺,与朝鲜文臣赓酬唱和,留下了许多诗文。朝鲜为了表示事大之诚,更为了显示本国的文雅之关,将这些诗文辑录刻印,即《甲中皇华集》。学界关于这一问题,尚未展开探讨,文章探讨了《甲中皇华集》的成因,内容方面的特色及双方唱和的竞争意识、使臣形象的差异问题,以求对研究中朝文学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犭臣犬]簋盖铭中的“燹牵”二字,可释读为“芬芳”,“芬芳馨香”大概语带双关,兼指器主举行的祭祀及其德行的芳馨之气。铭中“寐”字应是“亩”(廪)的形声异体,当读为“桌(禀)受”之“禀”;“百生(姓)”的含义是“族人”,而非“百官族姓”。  相似文献   
6.
中国禅宗初创于四祖道信,基本完成于五祖弘忍。由道信到弘忍的“东山法门”,无论是禅法思想、传法方式,还是判教说法、活动范围,都已具备了禅宗的各种特点,如不倡读经禅,不立文字;农禅并重,随缘任运;修行简捷,意在守心;明心见性,证悟成佛;等等。中国禅宗丛林制度的基本原则思想,在东山法门也已初步形成。正因为有弘忍实际形成宗派在前,才有南能北秀的门下傍正之争随后。以六祖惠能为禅宗创始人的看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评析了翻译史上的几种重要的翻译标准,指出了翻译标准的优点和不足,阐释了对释译前景的见解,提出了开阔翻译标准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9.
理论上,传统诚信注重天人关系的“诚”,轻人人关系的“信”,“诚”与“信”是不同层次上的范畴,“诚”高于“信”,为了“诚”可以毁弃“信”;实践中,传统社会之诚信则呈现狭隘性,囿于血缘、地缘的熟人关系中,往往受制于现实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孝”。传统诚信适应了传统社会的需要,形成了相应的社会诚信度。  相似文献   
10.
尤刻本《文选》李善注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秀州本、明州本以“善同某注”的替代形式删除了部分李善注,导致尤刻本误以为明州本、赣州本的部分五臣注即为李善注,这是尤刻本以明州本、赣州本少数五臣注代替其底本李善注的客观原因。尤刻本明显的增注倾向使尤刻本在其底本李善注与明州本、赣州本李善注之间进行选择时往往选择文字较丰满的明州本、赣州本李善注,这是尤刻本少数作品李善注实为明州本、赣州本五臣注的主观原因。虽然这类例子不多,但它们是尤刻本李善注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独特现象。尤刻本与北宋监本关系密切,所以,尤刻本李善注多可与北宋监本李善注相互对应。尤刻本部分李善注因无对应的北宋监本与秀州本李善注,它们是否为北宋监本李善注无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