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多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也译作"多元系统论")[1]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就在其著作中提及并不断完善的理论。该理论以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为基础,认为文学和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都是一个开放式的多系统(Polysystem),即一个系统网(Network of Systems),包括具体与抽象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现象里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接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翻译是译者在理解、解释原文基础上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对译文创造性叛逆的理解和反应的过程。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叛逆的程度与可接受性必须以如下标准为依据:符合知识的客观性,符合理解的合理性、解释的普遍有效性,符合原文文本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3.
判决理由的详略之辩: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能够弥补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缺陷,可接受性标准能够用来对司法过程作出综合性评价,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于衡量判决理由的质量.虽然加强判决理由的说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呼唤,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简单地认为判决理由越详细质量就越高,而应当在综合考量之后,以提升判决的可接受性为目标对判决理由的详略作出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判后答疑”的意义与局限: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司法实践中,以何种标准来衡量裁判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合法性与合理性等标准有着各自内在缺陷,相比而言,可接受性标准具有自身的优势.以此为视角来分析"判后答疑"制度可以看到,该制度在促进当事人接受判决结果、降低无谓上诉和重复申诉方面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但是,由于操作性较低以及过于依赖法官个人素质等原因,判后答疑也有可能对接受裁判结果起到适得其反的消极效果.但从司法发展的整体来看.判后答疑的出现,实质上是中国需要建立判决理由制度的一个具体表现和前瞻.  相似文献   
5.
隐喻的意义构建体现了发话人的意图,具有较高的信息性,受到语境的直接影响和支配。在受话人寻求可接受性的推理过程中,隐喻被赋予了与语境相符、与上下文衔接、使语篇连贯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裁判文书中,判决理由为连接案件事实和法律从而得出判决结果的关键内容。对于呈现庭审过程,体现双方争议焦点,展现法官心证过程有着重要作用。判决理由是判决书的核心所在,不仅是双方当事人最关心的部分,也是抑制法官裁判任意性的重要途径,对于彰显法制的公正和权威有着独特意义。然而判决理由的构建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判决理由说理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受到群众与学界的诟病。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实践调研、问卷分析、文献阅读等方式探讨了判决理由的可接受性,判决理由的构建基础,判决理由的制度运作,大致勾勒出法官撰写判决理由的过程和思路,并从制度上分析影响法官判决理由的深沉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指出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观念。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的司法制度、法官的裁判过程,对法官改进裁判活动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从元伦理学的角度看,严格意义上的正义是指社会制度在诸善冲突的情况下对于人们的可接受性:当一个人认为某种社会制度能够确保他意欲的基本善、防止他讨厌的基本恶时,他就会认为这种制度是正义的、可以接受,反之则是不正义的、无法允许。因此,正义既不像后果论所说的那样在于达成总量更大的善,也不像道义论所说的那样取决于道义原则的某些与善恶无关的形式规定。  相似文献   
8.
使用符合译文的语言表述习惯,把握符合译文读者表述的标准,寻找译文读者熟悉的对应的表述,注意传达原文思想时的技巧,充分考虑读者的可接受性,是翻译出好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和合理性,但同时也具有局限性。以多元系论为基本框架,结合《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两个中译本,从译文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两个方面探讨多元系统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戴智 《科学咨询》2007,(14):64-64
新课如何开头,如何引人导言,没有固定的方法,要因教育对象不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无定法,言无定式,可以针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好的导言。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导言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并要面对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导言语言的艺术性。导言语言艺术性的前提必须确切,富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还要考虑可接受性,不能单纯为生动而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