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1.
李承亮 《天府新论》2007,(13):202-203
《东方杂志》于1904年创刊,杜亚泉从1916年起以伧父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文化差异和调和的文章,与陈独秀进行论战,掀起长达三年的的争论.知识分子在这场论战中,在对东西文化认识上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作为同盟会和南社的早期成员,叶楚伧在民国初期展开了颇为活跃的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研究,名闻一时。叶楚伧早期文学活动以历史情怀、精神启蒙为创作向度,小说理论着重于对小说创作特性和读者接受心理的审美探讨。叶楚伧的《小说杂论》为小说文类进行定位,强调小说创作既要把握大众读者的接受心理,又不能一味迁就大众的"迷信化"与"谐俗化",提出"勘察一般人之心理而善为之诱导"的独到见解。叶氏的小说理论体现出近代市民大众文化的世俗性诉求和文学价值观,因而在近代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916年6月6日,"洪宪皇帝"袁世凯在国人的唾骂声中死后,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府。1918年3月,段祺瑞指使徐树铮、曾毓隽、王揖唐等亲信在北京安福胡同组织安福俱乐部,并于8月间成立新国会,操纵选举,推徐世昌为大总统。政府  相似文献   
4.
《东方杂志》于1904年创刊,杜亚泉从1916年起以伧父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文化差异和调和的文章,与陈独秀进行论战,掀起长达三年的的争论.知识分子在这场论战中,在对东西文化认识上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张然 《江汉论坛》2006,(10):93-96
清代学者翁方纲的《石洲诗话》以编排严谨、评点精当著称。除人们所熟知的“肌理”说外,《诗话》更提倡雅正的诗风,批评了孟郊、陈与义、杨万里等人诗作中暴露的粗鄙、狂悖之气,表达出当时正统诗人的审美观。而对照翁方纲本人的《复初斋诗集》,读者不难发现其中也收入多篇带有“伧气”的作品。这种批评与创作的自相矛盾,说明理论方面的指导难以根除诗歌写作中的败笔,诗的品格更多地与诗人本身的气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汾堤吊梦图》取材于晚明高士叶绍袁之《午梦堂景》,画面内容为汾湖春夜的景色。本文记述了叶楚伧与《汾堤吊梦图》的关系,以及《份堤吊梦图》成画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7.
“心无”作为魏晋解空的重要一义,为现代佛学研究所关注。依据《世说新语》肯定支愍度创立“心无”义,仍存在疑问。《世说新语》以“伧人”称谓南渡北人且以“谋食”描述愍度南渡,提供了心无义产生、流布的地域信息。南朝佛教的僧史、经录、题赞皆不言支愍度创心无说,根本原因在于“心无”与“本无”“即色”一样,实有二义。法温《心无论》所言乃“心无”旧义,支愍度乃“心无”新义的初倡者。心无之新旧义,皆肯定“心”(种智、圣智)之观照作用。旧义所谓“心无”指“内止其心,不滞外色”,新义所谓“心无”,强调“心豁如太虚”。心无义与中古思想、信仰有多方面交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