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宫春科 《中华魂》2014,(24):38-39
唐朝时有个叫卢藏用的人,考中了进士却久久没有安排职务,于是他就到终南山隐居起来,借以博得清高的美名。很快,皇帝就召他去做官了。他把这一方法教给当时住在天台山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却一语道破隐居终南的天机不过是仕宦之捷径罢了。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道与心、工夫论、道与形3个方面探讨了司马承祯的道教心性之学,指出其坐忘主静说将重玄的心性论具体化为道教的修行实践,主张“虚无之道,力有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于心”的形神合一论,对后世道教内丹和宋明理学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司马承祯在继承茅山上清派服气养神内炼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佛教禅定学说和儒家正心诚意的思想,提出了以坐忘炼神,以“五时”、“七候”炼形的修道成仙理论。这一理论既丰富发展了上清派的修炼理论,又为晚唐两宋的内丹学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司马承祯继承和发展道教的重玄和上清两派的传统思想 ,以老、庄、《易》和上清经等学说为依据 ,融贯儒家的“性善”和“正心诚意”说、佛教的“止观”和“禅定”论以及《西升经》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观点 ,系统地阐发了道教的修道思想和方法 ,对后世内丹道教和宋代理学的主静无欲说皆有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5.
《大鹏赋》是研究李白行踪的重要之作。《大鹏赋》系年历来说法不一。从李白和司马承祯的行踪与交游来看,此赋当作于开元十四年春李白商游夔州返回江陵之后。  相似文献   
6.
晚唐五代文人小说中的仙境与以"洞天福地"为代表的道教仙境教理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无论仙境场域类型的比较,还是与司马承祯、杜光庭"洞天福地"关系的比较,皆显示文人小说中的仙境与道教仙境有着相当程度的重合性和关联性,这或许表明晚唐五代文人小说中仙境的设置,受到道教仙境教理说的影响应该远较之前文学传统中的仙境说大;再加杜光庭大规模抄编文人小说之事实,表明当时文人与道教界有着广泛的思想融通和知识交流。另一方面,晚唐五代文人小说中的仙境有着鲜明的世俗特色;杜光庭的狭义"洞天福地"系统之构建,严格遵循了道教内部的教理传统,几乎未受到文人小说仙境说的影响,而且除着重表达"二十四化"外,并未特意用仙境的形式在其小说中阐扬其他洞天福地;他突破司马承祯的"洞天福地"说而将十洲三岛、仙地两界五岳及诸神山海渎等仙境组合纳入其广义"洞天福地"系统,又显然受到世俗仙境传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司马承祯是道教学者,也是养生家,他对养生有精到的论述,撰写了《坐忘论》、《修真秘旨》、《修生养气诀》、《服气精义论》、《天隐子》等养生专著,创建了一套以三戒、五渐、七阶为内容的养生理论体系。在《坐忘论》与《天隐子》中,他以《老子》、《庄子》和其他道教经典为依据,并吸收了儒家正心诚意和佛教止观、禅定等思想,提出了自己的修炼方法,自称为"安心坐忘之法",其中心思想是"守静去欲",对后来的道教理论和宋明理学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推动了道教养生思想的发展,并为此后的道教内丹心性论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白之创作与道士及上清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深受道教的影响,前人虽然考虑到其歌词与道教或神仙思想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指出过其直接的根据。从他的文学表现以及传记事实来看,可以说李白深受古上清经影响。他的道教背景又有一位叫做焦静真的女道士,而这位道士是司马承祯的后继者之一,也是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的师傅。这样一来,李白以及三个关键人物可以连系在一起从而解决关于李白入长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