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京剧在 2 0世纪 3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的内外部原因。在其内部原因上 ,作者以其研究古代文学史时所提出的“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来观察这一段京剧史 ,从而对这一段京剧史的发展作了新的勾勒 :艺术块团之形成、相互间的争锋、浮沉以及名号形成的种种情况。在其外部原因上 ,论述了京剧是如何从回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以及如何从向话剧的学习中受益的。 30年代新文化界对于当时京剧的雅化是批判的 ,作者则对此取肯定态度。最后还说明了 ,当京剧出国演出时 ,它的许多曾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特点 ,却受到了国外艺术家的肯定 ,中国的京剧艺术家们也更加开拓了视野 :由此勾勒出京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的回旋  相似文献   
2.
那些话     
南京将不再追求"千万级城市"、"特大城市"这个名号,"南京人口什么时候达到千万,2020年还是更久,没有时间表"——几年前还明确提出要在"十三五"建成"千万级城市"的南京,现在却首次表示不再追求"千万级城市"了,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殷”名号起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中用作地名或国名的"衣"字,本为东夷族称的转化字,商代末年周人称商为"衣",实际是指商人为夷人.入周以后,周人仍多称商为"衣",又或称为"殷","衣"、"殷"名异而实同."殷"名号的通行大约始于周康王时.旧说商又称殷起于"盘庚迁殷"是没有根据的,以商都为"殷"亦出于周人的习称.  相似文献   
4.
雷戈 《天津社会科学》2005,5(5):129-134
作为政治思想史概念和问题的“皇帝”是秦始皇的发明和创造。这个发明和创造使得“皇帝诞生”成为一个思想史的经典命题,这一命题在某种意义上引导着我们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总体理解。皇帝诞生的思想史意义就在于,它把理想意义上的三代王权的绝对性,通过皇权体制而得以充分展示,并使皇帝透过体制而直接彰显出自身的观念实存。因为,由于皇帝的诞生,所有前皇帝的思想史便都被塑造成以皇帝为轴心的观念整体。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名号有一个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的变化,亦可称之为心与魔之间相交的变化。二者相交反映着孙悟空的心路历程,即求心-束心-放心-收心-正心的过程,而这也正是小说的主旨。且心魔相交之说在《西游记》主旨探求过程中始终是一条重要支脉而延绵不断,这与晚明大行其道的心学思潮有着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6.
邱靖嘉 《民族研究》2015,(2):87-100,125,126
前辈学者大多认为辽朝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始终是皇位继承人的特定封号,尤其是蔡美彪先生《论辽朝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与皇位继承》一文对此做了详细论证。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一名号的性质和意义在辽代前后期发生过显著变化,它在设立之初只是一个单纯的军帅之号,后来逐渐成为荣誉性的虚衔,直至辽后期,才逐渐具有了皇位继承的象征意义,但并不是一个具有明确标志性意义的皇储封号。此外,本文还在辨析"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基础之上,对辽朝多样化的皇储名号体系及其特征做了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7.
8.
董仲舒的认识论和经学解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董仲舒的认识论有一个从认识外在事物转向认识圣人所制“名号”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把认识论从属于政治学,强调以“名分”治国。董仲舒的很多政治、伦理思想渊源于先秦儒学,但他在解释先秦儒家典籍时并不拘泥于书本,而是通过自己的解释方法去发掘原典中的“微言大义”,实现了传统思想的适时转化。  相似文献   
9.
南社社员的名号少则一个,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形成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超出了代表身份的符号意义,不仅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亦有其勃兴的社会历史根源,同时彰显了博大深厚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任何民族语言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本民族的文化。满语名号是满族统治者赐予有功之臣的一种美称,是洞察满族文化倾向的一个窗口,从满语名号用字的借用和语义的变化可以发现,满族入关前倾向于蒙古族文化,入关后倾向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