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韩寒的粉丝比较兴奋,因为由韩寒主导的电影《后会无期》终于上映了。电影的主题曲有句"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当你仍然还在幻想你的明天",这句歌词让很多人深有共鸣。是的,有多少人沉迷于那些如夏花般绚烂的梦想,而无视眼前的现实条件,最终耗费了大把的青春,蹉跎了美好的岁月。  相似文献   
2.
正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对于人的重视,乃至人性的发掘。而对于品牌的讲故事需求,则更反应了当下社会大众对于品牌更高追求——让品牌得以更性感地与消费者沟通。漫长的市场化转型之路,让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有着因时而异的"着眼点"——从八十年代以"夯产品"来保障品牌,到九十年代以"铺广告"来曝光品牌,再到零零年代以"拓渠道"来落地品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注重品牌建设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正】在同学们的眼里,他们是一对极为不相配的恋人。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面容娇好,而他呢,空有一副大个子,长相却极为一般。可是她就喜欢他那傻乎乎的模样。两个人手挽手出门,已经习惯旁人那种眼神。她曾跟他说,我爱你,天长地久。他傻呵呵地笑,有的时候还会说:"我知道的,放在心里就好。"她却追着他大声说出那句话,搞的他面红耳...  相似文献   
4.
乐意 《成才与就业》2015,(Z1):38-39
标题这句话,是前段时间我在胡适先生的一篇演讲稿中看到的。这句话被胡适先生用来指导当时的青年选择专业,在我看来,它对于今日的学生也有很大启示。一年前的现在,我还是日语专业的应届生,成绩中等、安于现状。大学的前三年,我对于职业完全没有规划,相信的是船到桥头自然直。然而,大四上学期期中考试刚过,同学们似乎一夜之间踏上了求职征程,我也开始了近一年的漫漫求职路。  相似文献   
5.
马俊 《经理人》2014,(10):120-125
正在杳无人迹、飞鸟罕至的喀喇昆仑山脉的"克勒青河谷"徒步,最大的风险不是风雪和冰川坍塌,而是放弃。放弃,意味着自己的惰性和恐惧的重来,也宣告此后的风景与自己的断绝。一群民间驴友,通过不断进取,创造了一项奇迹—成为历史上徒步征服这条河谷的第109人!很多人都在谈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修身"是儒学的第一个门槛,当然在对该词的注释上,大多指向对心灵的修葺,但我以为,它首先是生理上的概念,就是残酷地挑战自己的惰性、克服自己的恐惧等等,把自己修炼成刚强。基于这个思维,我现在每年都会招募一些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7月,韩寒执导的首部电影《后会无期》公映,朴树也凭借演唱电影主题曲《平凡之路》宣告复出。自2005年初和演员吴晓敏结婚后,朴树就从公众视野里消失。过去10年,朴树干吗去了?他之所以和吴晓敏结婚,真的如传言所说对方像极了周迅?朴树  相似文献   
7.
正A"砰"的一声,许天明将手里的茶杯狠狠砸到地上。"你这是在判我的死刑!你的意思是我再也翻不了身是吧?"看着眼前厉声怒吼的许天明,杨帆突然觉得很好笑。她拒绝再跟他沟通下去。没想到她的沉默越发刺激了许天明。他阴阳怪气地说:"我就说你跟你爸妈一样吧?你们都认准了我这辈子就是个没出息的穷光蛋吧?"  相似文献   
8.
朴树归来     
冯翔 《东西南北》2014,(21):60-62
52个城市的巡演几乎彻底摧毁了朴树。连续几年,他拒绝再写歌,更拒绝趁热打铁再出新专辑。至今他只有26首歌,撑不起一场完整的演唱会,不得不邀请其他歌手。时隔多年,和我们后会有期的朴树参与了韩寒电影《后会无期》的主题曲制作。你纵然可以听三五遍筷子兄弟的《小苹果》即被洗脑,但当各种社交网络上被朴树的《平凡之路》刷屏时,显然,这种走心的音乐更能赚得走心的关注。这十年来他几乎远离音乐圈,躲到人海里过着最平凡的生活,“人不在江湖,江湖却在等他!”这句话用在朴树身上再贴切不过。  相似文献   
9.
正"这个时代的营销,如果你的品牌不会讲故事,那就跟裸奔没什么区别。"这句话不是什么营销大师或意见领袖为了吸引眼球而抛出的理论,而是我们在品牌定位过程中顺应大潮流所发出的真实感叹。品牌怎么讲故事?21世纪最大的营销骗局是什么?呵呵,是钻石。有一群聪明的人,将一种没有任何稀有性和价值可言的石头,通过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包装之后,变成爱情  相似文献   
10.
宋观 《国际公关》2014,(5):56-57
正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对于人的重视,乃至人性的发掘。而对于品牌的讲故事需求,则更反应了当下社会大众对于品牌更高追求——让品牌得以更性感地与消费者沟通漫长的市场化转型之路,让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有着因时而异的"着眼点"——从八十年代以"夯产品"来保障品牌,到九十年代以"铺广告"来曝光品牌,再到零零年代以"拓渠道"来落地品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注重品牌建设的企业,往往能成为所属行业的拓路人,甚至成为行业第一梯队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