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27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430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并不等同于逻辑与历史的完全一致,而是内含逻辑与历史的辩证关系.这就必然涉及逻辑与历史何者优先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马克思反对黑格尔“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观点,批判蒲鲁东主义逻辑先于历史的形而上学错误,并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论证了历史优先于逻辑的观点.习近平“四史”重要论述确证了马克思的历史优先原则,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应坚持历史优先原则,开展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我们既要从“四史”中汲取知识材料和价值养分,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进而指导具体的意识形态实践,也要从“四史”的群体宣传、社会传播和代际传承着手,致力于解决理论性与感染力的矛盾问题,寻求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后殖民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内涵与后殖民时代的英国文学发展情况联系起来,深刻剖析了后殖民时代英国文学研究的困境以及英国文学与其殖民霸权主义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梭磨话的后缀在构词中只出现在名词上,`即由名词派生名词,或给名词增加词汇意义。后缀在构形中占 据重要地位,丰富而有规律:有人称范畴后缀,有时态后缀,有前后缀共同联系起来表示动词人称位数。梭磨话的 后缀保留得较完整,是研究藏缅语言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一代伟人周恩来,不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文秘工作方面也是一位身体力行和独具卓见的导师。今天,回顾他老人家关心文秘工作的论述及实践,对每一个文秘工作者都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时代     
从维柯、黑格尔等人对社会历史分期的论述,可深入认识"后殖民时代"的社会特点,从而把握后殖民理论的中心,即他们对西方文化的颠覆、批判,以超越自己的途径,而走向人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教育思想论述是当今教育思想理论的重要宝库。文章从六个方面详实分析了江泽民教育论述的特质,认为它具有目标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性、时代性与前瞻性的统一性等系统特性。  相似文献   
7.
石海军 《东方论坛》2008,(2):1-5,15
全球范围内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使现代性具有了多义性和混乱性。这证明了西方现代性本身存在着矛盾性和含混性,也说明了西方现代性的对立面——反殖民主义和现代性的效颦者——更加深了现代性本身的矛盾性和含混性,表现出对资本主义工业(或后工业)社会所设想的现代文明的质疑与抗议。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对文化纽带的两次深刻论述 ,主要是针对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 ,强调了中华文化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的巨大作用。因此 ,文化纽带的内涵 ,实质就是中华文化的凝聚力问题。这是我们必须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也是推进民族复兴大业的极为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对文化纽带的两次深刻论述,主要是针对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强调了中华文化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的巨大作用.因此,文化纽带的内涵,实质就是中华文化的凝聚力问题.这是我们必须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推进民族复兴大业的极为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下文化、文学研究领域内出现的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倾向,惠特曼创作的文本内涵又将呈现出不同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当下意识形态的高度,对其诗歌中隐含的政治立场和文化意识进行再审视,并在话语的层面上进行历史的重构。本文从分析惠特曼具体诗作入手,探讨惠特曼创作中的意识形态倾向。惠特曼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19世纪西方人乐意颂扬和加以理想化的扩张意识,也把西方人的拓殖使命视作辉煌的文明进程,一味凸显“拓殖者”的主动性和进攻性,基本上忽视了殖民进程中的被殖民心态和所处劣势的被迫性,展示了一个“被悬置了权力关系”的想象式文字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