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话语交际过程中,言者意向的表达和听者意会的生成一直是语用学研究所关注的中心议题。话语意义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发于言者意向却归于听者意会的过程。在具体交际语境中,无论前者的表达,还是后者的生成,它们都是基于交际者的语用所能和语用所愿完成的,交际双方在语用能愿方面潜存的互不匹配性直接导致了听者意会对言者意向的偏离。  相似文献   
2.
祈使句表达命令、要求、请求和劝告等意义.在广告语言中使用祈使句是一种威胁广告受众消极面子的行为,但是在广告中祈使句却大量存在.从语言的商讨性角度来讨论广告者选择祈使句式的语用原则和策略,指出广告者灵活运用听者礼貌模型和一定的用法策略,是广告祈使句在广告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西江月 《新华航空》2011,(9):43-45,42
信号的加密与破密、窃听与反窃听,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对兄弟间的争斗贯穿于20世纪前半叶的所有战争及和平时期的重大事件之中。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听力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属于主动的接受性技巧,都借助头脑中的图像产生意义,同时也都离不开对所听信息进行预测。本文从外语习得的角度比较阅读教学与听力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将常用的阅读策略如读前准备、略读、精读、篇章理解等应用到听力教学之中,从而改进听力课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听力技巧。  相似文献   
5.
祈使句表达命令、要求、请求和劝告等意义。在广告语言中使用祈使句是一种威胁广告受众消极面子的行为,但是在广告中祈使句却大量存在。从语言的商讨性角度来讨论广告者选择祈使句式的语用原则和策略,指出广告者灵活运用听者礼貌模型和一定的用法策略,是广告祈使句在广告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根据Hyland提出的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模式,在英语律师法庭辩论词中辨别出三类模糊限制语:准确性指向类,说者指向类,听者指向类。文章对这三类模糊限制语的不同的语言实现方式及作用进行了详细探讨,期望能进一步加深对律师法庭辩论中语言策略运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理想的意会知识言传化,不仅使听者获得与言者对同一事物大致相同的理解,而且可能促使听者根据自身经验对言传内容产生新的认识.其重要特征"不可充分言传性"表明:一方面,意会知识言传化是思维与语言结合的产物,语言无法尽言思维,正常思维者具有相对稳定的认知模式,这种模式规范着思维方式和言传方式;另一方面,聆听往往不是对全部言传内容而是着重对言传要点的把握."意会知识如何言传"的主要难点表现为言者对文本言传与文本本身意义之间的涵盖问题、听者对言传内容的理解问题等.在科学语境,主要通过明确表达与隐喻方式言传意会知识.当然,意会知识难言性也存在于专业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  相似文献   
8.
话语的对话性与诗学问题——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具有对话性是巴赫金话语理论的核心思想。对话性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话语在称述自己的对象的时候,会与他人话语产生对话;其次,话语的对话性体现在话语的说出总是以听者的存在为前提,以获得应答与对话为目的。根据话语对话性在形式结构形态上的呈现与否,巴赫金将文体作了小说与诗歌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巴赫金认为,与自然科学相比,诗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们以话语作为存在方式,且具有一种内在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9.
听者角度展开的礼貌研究多注重静态规则的刻画,本文拟基于Fauconnier空间复合论将复杂的礼貌现象引入动态过程的探讨,并尝试性提出有关礼貌推定的机制。研究表明,对话语礼貌的推定取决于两个方面:言者的话语(显性输入)和听者的心理(隐性输入)。其发挥作用的顺序是:言者的话语提供了礼貌推定的可能;听者的心理促成了礼貌推定的实现。但需要指出的是,礼貌推定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该话语就礼貌,礼貌与否取决于话语与听者心理在复合空间里的整合情况。  相似文献   
10.
塞尔认为只要说话者心有所想并有意向地说出如此这般的话就能够指称成功.马蒂尼奇秉承了塞尔意向指称的实质内容,对指称的涵义和目标做了进一步的区别,并通过考虑听者因素提出了成功指称的4种情况,这可以看成是对塞尔意向指称理论的有力补充.但塞尔和马蒂尼奇的分析都没有对说话者和听者发生识别错误时如何能够达成有效交流作进一步的说明,为此通过引入语境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