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屿 《东西南北》2012,(12):13-15
一些地方官员到了国外,“不懂穿衣”、“不会吃饭”,讲话时尽是大话空话套话,有时还带有“暴发户”心态。在国际交往中地方官员缺失哪些常识甲涉外交往遭遇冲突时又该如何解决?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强调:中国官员需补“对外交流课”。  相似文献   
2.
王凡 《中外书摘》2008,(10):35-39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联合国秘书长吴丹遂于10月26日起接连三次致电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请中国迅速派出代表团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3.
语录     
《公关世界》2009,(7):7-7
中国的崛起道路很长。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刚剐开始,邓小平留下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思想。至少还要管一百年。 ——吴建民讲述中国外交60年韬光养晦仍要管100年。  相似文献   
4.
余玮 《华人时刊》2005,(8):32-39
吴建民档案盘点:资深外交家。1939年3月出生于重庆,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历任世界民主青年联盟总部代表翻译,外交部翻译室翻译,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三秘、二秘,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一秘、处长,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王国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首席馆员,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  相似文献   
5.
最近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吴建民博士的新作———《中国古代诗学原理》。这是一部系统整理古代诗学理论、建构中国古代诗学体系的学术专著 ,是作者经过近 2 0年的学术积累、思考、升华而撰成的呕心沥血之作。它在李壮鹰《中国诗学六论》和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的基础上 ,把中国古代诗学的体系化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中国传统文论走向现代、服务现代、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新的学术平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重“史”的优良传统 ,鉴古知今 ,审时度势 ,治学必先治史是古代学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古代学术的重“史”观念也渗透到古代…  相似文献   
6.
王凡 《领导文萃》2009,(1):52-56
吴建民20世纪50年代末走上外交翻译岗位,曾随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第一个代表团到纽约,他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任上,使发言人这一角色备受外界关注。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初中国外交部在当时的新闻司司长钱其琛(后任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的倡议下,率先建立新闻发言人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后改称记者招待会)制度以来,到1997年底,作为中国政府的“喉舌”和“嘴巴”。已经先后有15位高级外交官担任外交部发言人。他们是:齐怀远、俞志忠、王振字、马毓真、李肇星、李金华(女)、金桂华、段津、吴建民、范慧娟(女)、  相似文献   
8.
发言人发言的三个关键 发言人代表了官方的形象,走上台也好,讲话也好,整个气势应该是比较自信、从容的。刚才有的同志评论说有的嗓门高了一点,我赞成这个意见。为什么呢?中国人讲话喜欢大嗓门,但你看电视上比较成功的一些讲话,嗓门都不是很大。嗓门一大,涌血一多,形象就有一点受影响。讲到激动的时候当然要激动一下。我在联合国就人权问题和美国人吵架,  相似文献   
9.
许纪霖 《领导文萃》2011,(14):123-127
走向文明 崛起后的中国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令西方人迷惑,中国自己也缺乏清晰的答案。资深外交家吴建民最近这样认为:“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首次走到了世界舞台中心,这一新变化世界没有准备好,中国自己也没有准备好。”什么叫准备?富强的实力放在那里,真正缺乏的是文明的准备。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10.
自豪与自傲     
《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10期评论员文章说.有人认为爱国就应当努力歌颂自己的国家,文章批评说,这是简单而肤浅的认识。“有两种对立的传统,一种是阿谀的传统,一种是忧患的传统。前者为佞.后者为忠。成于忧患,隳于安乐,真正的爱国者更多地谈论自己国家的问题与不足”。吴建民先生在谈到弱国心态时说,弱国心态就是喜欢谈论自己的成就,不提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很介意人家的批评,不能冷静反思自己。但是不仅我们有的人光喜欢夸大自己的成就,更有的人地方乡土观念莫名其妙地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