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去年读《教育文摘周报》上转载的张鸣先生的《人可不可以不成功?》一文,很受启发。他说:"追求成功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但不追求成功,也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而且是比较稀有的境界和理想。"乍一看,甚为惊讶,追求不成功怎么"也是一种境界"呢?静下心来一想,觉得这句话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他首先肯定"追求成功是一种境界";但眼下许多人出于名利等各种原因,刻意追求成功,甚至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肆意妄为,那就可能不仅自己不会成功,还会阻碍别人正常的成功追求,以至造成社会的混乱和资源的巨大损耗等恶果。与其如此追求成功,不如不追求成功。这从宏观上看,就保持了一种平衡。从这  相似文献   
2.
页岩气周报集中体现了页岩气产能建设工作的当前情况,包含11个表格,覆盖页岩气规划部署、地面建设、钻井压裂各方面的汇总报告。报告具有数据类型多、来源多、统计数据多的特点,导致现有数据源无法直接支撑数据分析和自动生成周报。文章研究围绕周报的数据需求进行数据处理、数据挖掘,并绘制数据地图,用于支持周报数据可视化分析和自动生成周报。并且可以从数据关系上发现数据质量问题,深入挖掘数据间隐含的关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宋文洲 《经理人》2010,(10):108-108
两成的销售员做出团队的八成业绩,其他八成人员既不能赶走,也无法提高;漫无边际的日报周报月报,说的都是主观的推托之词,但大家又没有更好的办法;老板总是加大任务压力,创造出这样那样的激励机制,后来发现大家都一样,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文章依据大量史实,对中共早期杰出妇女领袖和宣传家向警子的报刊革命实践活动,分四个方面作了全面评述,以使人们从另一侧面对向警予烈士的革命功绩有一个较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徐鹏 《中国藏学》2020,(3):33-39
抗日战争期间,藏族民众以其特有的方式,如捐献财物、僧人诵护法经为抗战祈祷胜利、赴前线慰问、修建公路与机场等工程、参军等行为,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为赢得抗战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当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借鉴。文章以抗战时期康区理化县军队创办的《戍声周报》为例,分析该报所刊载的内容及其抗战报导的概况,进而评述《戍声周报》中有关抗战报导在康南边地的影响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徐志摩和胡适何时开始相识、交往,学界诸贤未做专门论证。偶有文章或著作提及,且多出于猜测,文献不足征。通过全面梳理二人的相关经历,尤其是在厘清徐志摩上沪江大学与北洋大学预科、入读北大法科,以及赴美英留学与归国初行迹的基础上,考定林长民致徐志摩短信的作年,参透其中的关节,深入解读徐志摩致傅来义的信,查实胡适博士论文英文版的出版情况,及胡适1922年12月间的身体状况,把握主要时间节点,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考订出徐志摩与胡适初次相识交往的时间,也对这一阶段所涉及的相关人物与事件,做系统查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广播电视报发行量较大而社会影响力欠强以及广告回报量与其发行量不甚相符的现实,以城市广播电视报的优质卖点为视角,分析了城市广播电视报的广播电视、周报、城市三大特色,认为只有牢牢把握城市广播电视报的特色,以特色求发展,才能吸引更多读者,形成合理的读者结构,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林零 《中华魂》2011,(7):60-61
2011年2月25日《文汇读书周报》以《杜月笙为何不回大陆》为题刊登一篇奇文,并以编者按语形式作了如下声明:该文摘自中国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授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杜月笙传》中的部分章节,并称该书"真实还原了杜月笙生平行迹"。  相似文献   
10.
施康强先生在《文学翻译:后傅雷时代》一文中用具体例证说明翻译家月收入不足2000元,从而提出翻译稿酬极低的结论。此文深得我心,不独在稿酬问题上,文中有关翻译甘苦的体验都说得极为真切。而青年译者李继宏先生则认为在现代生产工具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日译8000字不成问题,月薪可达10560元(2006年10月29日《文汇读书周报》)。于是我想结合自己的切身经验和体验,来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