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80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学界有关和舍文化的现代转生的讨论,本文在总结、借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转生的前提条件,即在和合文化中贯彻主体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并认为三者贯通,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和合文化现代转生的理论支架.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 发展,同时也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 弘扬。具体说来,“一国两制”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体现了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的时 代价值,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 对统一的追求,与传统的“大一统”思想的理想模式产生共振效应,表现了“和而不同”、容纳百川的气 概,集中体现了中华和合文化精神,让中华和合文化大放光彩;“一国两制”对一国四地全体人民福祉的 深切关照既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又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能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找到源头活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 化和民族形式的最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析儒家思想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挖掘“天人合一”的精神资源,强调和实践天人和谐的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说,为城乡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功在当代、荫及子孙;同时对于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对待自然,防治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延边大学学报》2008,41(1):F0002-F0002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是1949年开设的“汉语讲座”(教研室),1955年正式创建汉语言专业,1981年获得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汉语言文字学被批准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0年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列为全国22个华文教育基地之一,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10所支持周边国家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之一,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与韩国忠北大学联合创办孔子学院,并实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2007年汉语言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近年来学界提出的词语和概念。作为自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逐渐生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底蕴。其中,“天下观”“大一统”“和合”思想、“华夷一体”等观念,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生成的文化基因。站位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叙事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资源与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旗帜和标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生成逻辑:其一,它源于对以不断扩大的世界市场和此起彼伏的侵略扩张与霸权战争为核心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践行和超越;其二,它源于对中国优秀传统"和合"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世界观、"和而不同"的文明观的弘扬和发展;其三,它源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和平外交思想的传承和创新;其四,它源于对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城邦政治思想、"永久和平论"、"世界精神"、"世界主义"等国际主义理念的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智慧在回答人与世界的相互联系中,具有哲学的一般性特征。"这种智慧是审美型的"。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智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整体直观的审美思维方式,这契合于审美理性的想象性和审美直觉;中国智慧极重视修身,注重道德本体的现实性超越,这契合于审美过程中人性持续优化和人格形成、完善及升华;作为中国智慧核心范畴之一的"和合"文化-心理结构,奠定、发展了审美的内涵和审美境界,影响了审美活动中对立双方的相融相合。  相似文献   
8.
[摘要]当今世界,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危机四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健全的环境法律制度固然重要,然而,对于环境伦理观念的再诠释,则是法律制度必不可少的根基。在对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旧有的观念是“分”,把人类与自然二分化,不同的只是,有的以人类为中心,有的以环境为中心。新的观念之核心是“和合”,它不以权利为目的,而以责任为依归。正是这种责任的担当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变得融洽、和谐,自然环境养育人类,人类反哺自然环境,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以德上通天,以责任合内外,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艺术兴国、 文化兴邦"是现实需求;要探索地天通、 形神连的中间地带,追求"美美与共、 和而不同"的最高境界.各民族文化艺术和合共生,焕发智慧,重叠共识,以文艺兴国,以文化兴邦,此乃中国未来所在.  相似文献   
10.
探索"和合"文化内涵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助推行政管理创新,增强社会活力与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