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48篇
民族学   79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55篇
理论方法论   203篇
综合类   1785篇
社会学   6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女诗人不仅在女性很少涉及的战争、政治等重大题材方面大显身手、独领风骚,而且在女性常写的闺怨、爱情及日常生活题材方面也呈现出男性化的倾向.在审美情趣上,唐代女性“不爱红装爱武装”,骑射、胡服、袒胸露背、抛头露面,追求阳刚之气.在诗歌风格上,追求格调高远、意境雄浑的士大夫风范,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和个性意识.这一切,都使得唐代女性书写呈现“拟男化”的特征.呈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时代风气使然,也与诗人拟男化的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官员回避制度的成熟时期。宋代回避制度对官员有着严格的限制,从官员科举入仕到任职期间的人事调动和任免等都给予了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科举回避。宋仁宗时期,科举回避制度得到发展;南宋时期,明确规定参加科举考试之人要回避在当地为官的亲属等人,而且对各地的解额也做出了严格规定,完善了回避制度;宋孝宗时正式将科举回避的规定写入省试条法之内。二是籍贯回避。宋太宗时期,下诏登记官员户籍,开始实行籍贯回避制度;宋真宗时期,针对特殊的地域状况,放松了对官员任官籍贯的限制;宋神宗时期,规定不得任用本地人为官,以免出现割据作乱的情况;南宋时期,为解决大批南迁官员的人事任用问题,重申籍贯回避制度。三是亲属回避。宋真宗时期,规定经略安抚司和监司等官,在同一个地方任官者须避亲。宋朝荐举人才时,也须回避亲属。四是同年回避。宋朝建立之初,司法案件的检查、勘验者与审判者,如果是科举同年的关系,需要回避。宋真宗时期,朝廷又规定:司法官员只须回避同年同科者,同年不同科者不在回避的范围之内;随后,又取消了既是同年又是同科及第官员互相回避的规定。五是司法回避。宋神宗时期,回避制度的范围有所扩大,实行了司法回避,南宋时期司法回避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六是同僚不和回避。宋神宗时期,同僚不和也在回避的范围之内。宋朝官员回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对澄清吏治和减少腐败也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受到皇权和权臣的影响,其执行难以尽善尽美,也没有改变宋代吏治腐败混乱的局面。宋代官员回避制度对今天的人事任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发挥回避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吕子 《公关世界》2015,(1):72-73
阎立本(约601~673年),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其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据传他在荆州见到张僧繇壁画,在画下留宿十余日,坐卧观赏,舍不得离去。后人说他师法僧繇,人物、车马、台阁都达到很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马嵬情结是指唐代诗人对马嵬事变及事变中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结局的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烈而持久的关注和评判。这种关注有着深刻的社会审美心理成因。它还兆示了中晚唐世俗化的社会审美倾向的滋生、因藩镇跋扈宦官擅权而导致的皇权削弱和帝王权威在士人心目中的下降以及唐代文禁的松驰。  相似文献   
5.
简说李觏     
李觏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尤其注重平民教育。他想要改革北宋的朝政,因为他未得机会进入仕途,所以无法实行自己的改革主张。胡适说李觏是王安石思想先驱,理由不充分。说曾巩是李觏的学生也无史料依据。关于李觏对孟子的非议,却反映了李觏对孟子的特殊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科举的社会流动是评估科举功能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科举学中的一大热点与公案。由于明代科举没有民族歧视或特权因素,且现存明代登科录资料较为完整,涵盖面也较广,使其成为研究科举社会流动的比较理想的对象,学术成果也较为突出。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著名美籍华裔学者何炳棣教授及其皇皇巨著——《中华帝国成功的阶梯——明清社会史》(以下简称《明清社会史》)。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鲁迅关于唐代小说的历史地位、唐代小说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唐代小说对后世创作的影响等几方面的真知灼见,总结了鲁迅对唐人小说研究的杰出贡献,从中更深地体会鲁迅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进步的文  艺思想。  相似文献   
8.
唐代妇女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从宫廷侍女到仕流之妻,女着男装成为一种时尚。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唐朝开放的社会、中外文化的交融碰撞、女权意识的崛起以及佛教道教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基于此才产生了唐代妇女服饰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从唐代开放的时代背景,以及唐代服装的形制、面料的色彩、服装的质料等角度阐述唐代服装性感的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天祥的前期诗歌创作多是题咏匆匆、酬应琐琐之作.这与他的状元出身及当时的一般社会风气密切相关.在当时社会普遍崇尚进士,尤其是状元的科举文化大背景下,文天祥也难以免俗而写作了一些无聊作品.如果不是遭遇世事板荡,国难当头的大变动,那么他也不过是位平庸的状元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