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1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20年来国际亚洲高地研究产生出"东南亚地块"(Southeast Asian Massif)、"佐米亚"(Zomia)、"喜马拉雅地块"(Himalayan Massif)等讨论区域整体性的核心概念。在大空间的研究视角下,文章审视以卡瓦格博神山为核心的云南梅里藏区在地理、生态和社会文化上与喜马拉雅的整体性关系。文章认为云南梅里藏区在生态、生计、一妻多夫婚姻形态、语言、宗教信仰等生态-社会文化方面表现出与喜马拉雅高地社会所具有的区域共性。  相似文献   
2.
周晶  李天 《西藏研究》2008,(4):71-79
宗堡建筑是西藏官式建筑的重要形式,专指西藏地方政府宗(县)一级政府机关所在地,属于藏式宫殿建筑类型.西藏宗堡建筑起源很早,是宫殿、寺院,以及防御堡垒的综合体.宗堡建筑在属于藏传佛教文化圈的喜马拉雅地区,如拉达克、不丹等地也有分布,但在建筑风格上带有一定的本地化特征.文章试图通过对喜马拉雅地区藏式宗堡建筑艺术特点的分析,从建筑艺术角度说明藏传佛教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不仅对喜马拉雅地区政治以及社会制度有很大影响,对该区域的建筑类型也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君  姚勇 《中国藏学》2017,(3):64-74
在反思中国崛起和谋求与世界对话的"去中心化"背景下,梳理国内外有关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的情况,在反思中国学界对"世界"知识与中国的认知局限的同时,找寻出中国开展以喜马拉雅区域为例研究的可能路径。文章提出:首先应厘清区域研究全貌与体系,建构喜马拉雅区域文化领域的知识图谱,形成对话基础;其次,搭建对话平台,推动研究信息分享与交换;促进相关学科资源整合,营造对话语境,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与西方话语体系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形成中国语境下的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正在改变喜马拉雅山脉的环境,其变化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快.世界最高山脉上的巨大冰山--印度河、恒河和怒江(萨尔温江)等亚洲大多数江河的源头--正在消融.  相似文献   
5.
《21世纪》2010,(2):51-53
西藏“野人”之谜是“世界四大谜”之一,历来被各界人士所关注。早在1784年,我国就有西藏野人的文献记载。近年来,在喜马拉雅山区不断有人目击野人活动,并发现有女性野人抢走当地男人婚配生子之事。  相似文献   
6.
郝晓辉 《中华魂》2013,(10):37-37
辣木被西方科学家誉为上帝赐给人类的珍贵礼物。人们把这种礼物,叫做奇迹之树。辣木,常见英文名为Moringa、Drumstick或Horseradish tree,也有人直接翻译为"油辣木"、"辣根树"或"鼓槌树"。辣木为辣木科辣木属的多年生植物,原产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区的速生树种,耐旱力强,喜生于砂壤土。辣木最早被人们关注,是源于Discovery的一则报道。  相似文献   
7.
“天好热啊!”这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所能听到的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在东喜马拉雅地区发现了350多种新物种,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小的鹿,一种"会飞的青蛙"以及拥有一亿年以上历史的壁虎.然而,现在这一宝贵的生态区域却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喜马拉雅山区的气候干旱是学术界讨论气候变化的热点,该区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适应气候干旱时采取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地处东喜马拉雅山区的云南梅里藏区经历了持续多年的干旱,藏族妇女在浇水灌溉劳作中积累的水传统知识为当地藏民种植葡萄适应气候干旱提供了新动力,加速了藏民的生计和社会转型。文章在对德钦县斯农、明永、布村等藏族村落田野研究基础上,讨论当地藏民水传统知识在适应气候干旱及其对葡萄种植新产业发展的作用,指出葡萄种植建立在藏民性别化的水传统知识基础上并带来了新的性别分工。梅里藏区藏民的研究案例强调气候变化作为一种环境力量,重塑了藏民的新生计经济作物种植及其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勇 《民族学刊》2013,4(2):78-78
2013年3月5日至8日,喜马拉雅地区宗教生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会议在纽约新观念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加利福尼亚大学、马萨诸塞州立大学以及英国、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瑞典、德国等国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我国有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西南民族大学的部分学者应邀出席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