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明喻成语的喻词和喻底两个要素出发,依据《修辞学新论》和《汉语修辞格大辞典》的定义,探讨了明喻成语的类型,认为明喻成语中喻词形式自由和喻底分布自由。并由此入手,提出明喻成语造词的两种方法;同时基于喻词形式和喻底分布的特点,进一步提出喻词自由分布的合理假设,并对这一假设的可能性及造词的可操作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概念整合理论对《围城》比喻的解释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现象的认知运作要建立四个抽象空间,即源域空间,目标域空间,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它们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这一理论对于认识和理解比喻有充分的解释力.运用这一理论可以从源域空间和目标域空间二者之间的距离差异以及喻底的有无和清晰与否两个维度解释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若干比喻句,并对比喻句的写作提出有操作性的写作原则.  相似文献   
3.
异质文化隐喻,特别是“唯文化隐喻”,即根植于某个文化群体,与该文化群体的生存经验、信仰和价值观念紧密联系的隐喻,对译文读者在辨认和理解上构成较大难度。对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大一学生有关《圣经·雅歌》1、2章里的隐喻进行的辨认和理解测试,证明了这个假设。通过对《圣经》六个译本中这两章隐喻译文的分析,描写译者在翻译“唯文化隐喻”时通常采取的五个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