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建国前后,刘少奇提出了利用和发展私营经济,以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思想。在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剥削,私人资本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上阐明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看法。同时较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构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的设想,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从历史上看,旧中国的现代化一直在低速中徘徊,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现代化才得以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现代化的这种独特模式,也是落后的农业大国赶超发达国家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作为抗战时期的国营经济经营管理机构,资源委员会高级职员的构成颇具特色。其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克己奉公、为政清廉,严谨务实、不尚空谈,不畏险阻、开拓进取;各处室领导人是一个能够消解内部矛盾、努力以赴的高度专业化的经济行政管理群体;所属各厂矿主持人是一支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队伍。资委会集聚成为一个"技术官僚"阶层,国家的经济决策、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益理性化、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民营经济内涵问题探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在综合理论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民营经济的基本概念,提出民营经济概念的逻辑主线问题,并对若干民营经济概念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论国民政府国营与民营经济范围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根据孙中山的发达国家资本理论,提出了划分国营民营经济范围的问题,其政策设计与实践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抗战前的初步界定、抗战时期国营范围的空前拓展与民营范围的急剧萎缩、抗战胜利后国营范围的调整压缩与民营范围的扩大。国民政府的上述政策有其合理性,但更存在着重大错误,政策的设计自相矛盾并与实践严重脱节,因而直至其政治垮台,都未能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划分方案。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决策者思想上的严重分歧,特别是对民生思想的错误理解和对民生生活的长期忽视。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15日,法赫德国王主持的沙特大臣会议就伊历1424~1425(即公元2004年)财政年度的预算做出决定,计划收入2000亿里亚尔(1美元合3.75里亚尔),支出2300亿,预算赤字300亿;批准新项目计416亿,较之上一财政年度增加投入210亿里亚尔.新预算着重体现了沙特政府在全面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决心恢复国营经济规模,加强国营经济在国家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的意愿.  相似文献   
7.
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最主要的国营经济经营和主管机构,资源委员会对所属国营企业的管理,除生产计划的管理具有较强的行政手段管理的性质外,更多的是间接的、政策性的指导与管理.在定价方面,大部分产品都由各生产单位自由定价.在销售方面,除外销特矿产品及稀有资源如铜等销售有特殊规定外,基本上遵循市场规律.对政府用户,可给予一定范围内的优惠.各厂矿之间的交易,采用商业原则,买卖价格悉照市价,不打折扣.以市场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是资委会国营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赵兴胜 《文史哲》2005,(1):70-78
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的两路开发中国实业方案 ,开启了贯穿国民党统治始终的国营与民营经济分野标准之争 ,也引发了思想界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思考与探索 ,推动了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其间 ,三种思想趋势尤为引人注目 :其一 ,在经济现代化模式上 ,由对发达国家的单个模仿 ,转变为以中国为基础而博采众长 ;其二 ,在经济现代化的任务上 ,由以强国为中心转变为以富民为中心、富民与强国并重 ;其三 ,在经济现代化的方向上 ,由以社会公正为先而强调扩大国营事业范围 ,转变为以经济效率为先而淡化国营与民营经济范围的划分。国民政府没有及时总结这些理论成果 ,并纳入其决策与政策之中 ,导致了其战后经济重建的失败与政治上的迅速垮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