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14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0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520篇
理论方法论   88篇
综合类   1432篇
社会学   99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古道教仙传中,"食桃修仙"母题的产生有其相应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在探究该母题产生的基础上,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桃"被仙化的多重原因。就外因而言,桃被仙化与神仙信仰的广泛流传有关。就内因而言,桃被仙化与桃特殊丰富的文化内涵紧密相连。进而以"食王母桃"这一母题为中心梳理"食桃修仙"母题的流变。该母题的流变与桃被赋予的神效和异形密切相关,由此导致"食桃修仙"母题呈现出神异浪漫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光绪中期国史馆《续文苑底稿》四卷,目录共载219人,正传75人、附传144人,是自道光朝后第四次大修国史文苑传,入传人物与此前稿本截然不同。《续文苑底稿》与总纂谭宗浚《拟续修儒林文苑条例》大体相符,原稿由缪荃孙于光绪十四年完成奏付史馆。该本展现光绪前期对上至顺治共九朝文坛正统的确定,编纂过程几经人事变动,纂修宗旨回归嘉庆时所定本源"文教覃敷、宜裒事迹、垂示将来",纂修条例接续阮元,但将传主籍贯从大江南北及两浙山左诸行省扩展到边徼各省,从注重"文词"转向对"经术"与"实学"的提倡。稿本后来成为光绪末年陈伯陶所修《国史文苑传》、清史馆《文学传》及《文苑传》的底本,在清代文学史、国史馆、缪荃孙研究等方面具有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朱筠门人和友人给其所写的传状,是了解朱筠一生事迹的重要史料,通过对这些传状史料来源的梳证,可以明晰各传状之间的史料关系;通过对朱筠传状史料的类型及使用方式的分析,可以明晰朱筠传状中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的使用情况;通过对朱筠传状史源学价值的探析,可以明晰朱筠传状在辨析版本源流、判断史料出入、考证校勘错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七、八、九三个月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是形成鱼产量的重要季节。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一、投足饵料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精料有鱼全价颗粒饲料、豆饼、麦类、米糠等。日投饵量为存塘鱼重的8%-10%。日投饵次数应不少于4次。饵料要新鲜、不霉变腐烂,大小与鱼的规格相适宜。精料要投在固定的食场内,青料可投放在浮框内。夏季早上、中午可适当多投,傍晚应少投,不给鱼吃夜食。二、合理施肥为促使鱼池天然饵料生物不断生长繁殖,夏季鱼池应  相似文献   
6.
《莺莺传》研究一直是元稹研究的热点,张生即元稹自寓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的观点,而吴伟斌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极力反对自寓说.事实上,《莺莺传》是一篇自传性小说,吴氏用小说性否定自传性显然是不可取的.而且,吴氏对元稹恋爱的考订存在明显失误,其学术批评方法也很不规范.  相似文献   
7.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世界文学中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部英雄史诗,是古代巴比伦文学的杰出代表。它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个性差异。如果我们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系统地梳理这些异同,必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格萨尔王传》的艺术魅力、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两汉文献中的经籍传注——《两汉全书》编纂杂识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部两汉文献中,为前代或当世古籍所作的各种“传”、“注”、“解”、“说” 、“笺”、“诂训”、“章句”等,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经籍传注是基于对一定专书整体考察而作出的系统注解,与此前散见的训诂资料有所不同,已具有一定的学术个性,是一批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学术著作。它们的应时产生,是经学繁盛的直接结果,也反映了经学发展对一般古籍研究的影响,以及经学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汉代社会之多元文化的发展。《孟子章句》与《楚辞章句》是一直为后世所重的两种章句体传注,前者推崇孟子、后者赞颂屈原,曾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寓言创作在我国的文学创作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先泰时起就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流变,到了唐代,更显成熟,这从柳宗元的寓言创作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新疆某工程具有过渡型土料采用改变其孔隙溶液浓度及PH值的方式,探讨土料分散性的变化情况,为工程的分散性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