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554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629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经注》中对土家族地区的历史水文地理有不少记载 ,其中对沅水、澧水、夷水、延江水、江水水系的水文地理的记载存在一些问题。利用相关的文献则可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的机智人物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智人物故事是民间故事中的特殊类型,是以一个机智人物为中心所形成的系列故事,有着不同于一般生活故事和民间笑话的审美特征。土家族机智人物故事有着流传空间相对稳定,主人公因地而异的特点,体现着平衡心理的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土家族传统器物进行考察研究后指出,土家族传统器物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文化用品、祭祀用具、战争武器和体育器材等6大类,并对器物与民族精神,信仰礼俗、文体活动、审美情趣、科技知识的传承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7年5月21日,由湖北民族学院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吉首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土家学会协办的土家族确认50周年暨土家族研究学术研讨会,经过为期三天的会议,圆满完成会议议题胜利闭幕。来自韩国及国内京、豫、粤和鄂、湘、渝、川、黔地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国家民委、湖北省人大、湖北省民委、湖北省文联、恩施州委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专家学者回顾和总结了土家族研究的历程,充分肯定了土家族研究5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1954年,以著名民族学家潘光旦先生为首的老一辈学者对土家族的历史、语言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问卷、走访、座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对世代居住在位于云贵高原东坡武陵山区的土家族、苗族村落现代化与文化变异从概况、物质文化生活变化、精神文化生活变化三个方面作了比较详实的调查研究 ,提出了建设和发展该地区民族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族学 民族学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建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中西结合部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创办于《土家族研究》学术刊物。该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2人。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传统情歌创唱者的心理状态是土家族传统情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鄂西土家族传统情歌的总体梳理,发掘土家族传统情歌创唱者心理状态的嬗变性、交揉性、稳定性等特点.并从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历史变迁、民族心理积淀等方面探寻了情歌创唱者产生诸种心理状态的原因.同时阐发了这种特点发掘与原因探寻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末 ,西藏地方政府噶伦多仁·丹增班觉从北京带回了扬琴、笙、横笛等一些内地乐器 ,并且传授演奏技法 ,组建乐队 ,配以小调演唱 ,出现了器乐合奏的艺术形式。多仁·丹增班觉对西藏传统音乐的发展 ,特别是高雅、优美的囊玛音乐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漫步阳光     
一个追逐时尚潮流的高级百货店,用他们博大的爱心奉献给这个城市深刻的人文关怀,给顾客留下一个个感动的时刻。  相似文献   
10.
好风凭借力     
易子 《民族论坛》2003,(9):35-36
“在我的案头,摆放着一份来自木鱼坪民间木偶戏第五代传人吴元全写的申请报告,……希望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对青黄不接,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民间木偶戏艺‘吴家班”给予关注,支持资金购买服装,并想培养8至10个接班人,使吴氏木偶戏不致失传……这是一份含泪的申请报告……饱含了一代民间艺人保护祖国古老文化传统的渴望。”(《楚风巫舞今尤在》王成均郭安民《民族论坛》2003年第七期)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呼声日益高涨的近几年,此类内容时常展现在我们眼前。然而,我们极尽呼吁,也难以隔绝外面“精彩世界”对年轻一辈的引诱,于是我们除了和老一辈艺人们一起叹息,真不知还能为其干点什么……然而,近段时间,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某种希望,却无奈其主角希望低调处理。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凭借下面这几段简单的文字,希望能给众多关心民族民间文化的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