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何仙姑传说最初是3个地方民间传说,内丹道为建构吕洞宾的宗教圣者传说对它们进行了整合,确立了何仙姑在仙传体系中的谱系和地位;民间宗教利用何仙姑的影响宣扬其宗教教义,确立了何仙姑的宗教圣者形象;民间艺人则借何仙姑传说宣讲民众的世俗欲求,淡化了其中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界对于海德格尔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存在论的角度入手的,而本文则认为海氏的诗学中还存在着一个超验以及神学的维度。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海氏的存在哲学与超验问题之间的关系,而后论证了超验之物与世界的诗性之间的关联,以及诗人在艺术创作中如何把握超验之物的问题,并且对古希腊和希伯莱两大文化传统在海氏诗学中的汇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17世纪初叶成书的《心灵之光》,是喀什噶尔和卓家族黑山派鼻祖和卓·伊斯哈克的圣者传。在这部传记中,作者沉迷于苏非即伊斯兰神秘主义的认知和感受中,不厌其烦地讲述和卓·伊斯哈克的奇迹。在这部圣者传中,作者的认知和感受并非毫无意义的纯粹幻觉,所谓的"圣者奇迹"也绝非漫无目的的肆意杜撰。如何将这部传记引入研究视野是一个重要课题,而在此之前,对它的成书背景、结构及作者的执笔意图作一番深入分析,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5.
《朱自清日记》带有相当深度的真实。“被解聘梦”是他到清华以后人生困境的反映。他的情绪、行止乃至生命都同这种危机感有密切关系。朱先生的目标是创造一种博采中西的会通式学术。朱先生读书广博而勤奋,一天也不曾放松自己。其治学“兼有京派海派之长”,微观上不失谨严,宏观上不失开阔。繁杂的行政工作、沉重的家庭负担、对民族危亡和国家命运的焦灼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先生在学术上的发展。朱先生所以高于一般学人而成为圣者,其原因或在一些看似幼稚的行为里面  相似文献   
6.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王立新教授新著《圣者凡心》和《天地大儒王船山》,分别于2010年4月和2011年5月由湖南岳麓书社出版。《圣者凡心》是作者在《论语》讲稿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内容涉及孔子  相似文献   
7.
张宁 《中国藏学》2023,(5):150-158+218
在14—16世纪的西藏,藏传佛教内部兴起了一批被称为“疯圣者”的修行者,关于这些“疯圣者”的藏文记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言行怪异、举止荒诞,有许多与世俗常规相背的事迹,人物形象迥异于通常意义上的高僧大德,但他们在宗教层面和社会层面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和西藏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的西藏社会,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纷争不断,与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利益争夺相交织,政治和宗教被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催动了“疯圣者”的集中出现。文章聚焦于其中的代表人物“藏念嘿汝噶”桑杰坚赞,结合14—16世纪的西藏社会背景,尤其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和格鲁派在当时的发展情形,讨论藏传佛教中的“疯圣者”在14—16世纪集中出现的历史原因,即他们将“疯行”作为一种弘扬教法的路径选择的考量。  相似文献   
8.
舍勒对佛教的研究立足于现象学而展开,在佛学诸要素中,舍勒不注重从意识结构的角度去探讨佛学的特质,而是直接从佛教的世界现、人生观入手,剖析佛教的实质.他认为佛教实质是一种受苦的形而上学,这一学说对苦的本质以及如何去苦有其独特的理解.舍勒指出,佛教慈悲观念的实质意义在于否定自我与个体,从而最终趋向于虚无.舍勒从人格(位格)角度对佛陀等圣者形象所做的现象学描述,具有普适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断头台》看艾特玛托夫对异化现象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科技给人类带来各种益处的同时也带来种种危害,其中最为突出的危害是使人远离自我,异化为物。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在其代表作《断头台》中,以其独特的方式揭示异化,并试图通过一位现代圣者来反抗异化。他的思考与探索为探寻人性复归之路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艾青诗中的宗教意识是贯穿诗人诗歌创作的一条潜在线索 ,并成为其诗歌的显著特征。其诗歌频繁出现的宗教意识与故事 ,共同构成一个为民族解放而蒙受苦难 ,自我牺牲的富有悲剧情怀的圣者形象。艾青诗中的自我抒情形象与民族战争的时代英雄形象既有重合又有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