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会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民族工商业趋于破产的现状,当时会计学界围绕中式会计如何改进展开了讨论,产生了改良中式簿记派与西式簿记改革派之间的学术争鸣,最终形成两种企业会计制度长期并存的局面.文章主要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和新制度经济学探讨两者长期并存的原因,认为这源于不同规模企业的理性选择和会计制度的缓慢变迁.同时,文中也从社会角度探讨了两种制度长期并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经世致用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同为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在社会变迁、人才观、华夷观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但他们的个人性格、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历史机遇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又决定了他们在对社会革新层面的理解、对东西文化关系的认识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3.
<列子>并不是在宣扬自己的价值观,而是以寓言故事为根据,贬斥地主阶级的腐朽思想.作者对先贤寓言的摘录与自己的创造,无论是在现实生活的体味感受上还是在文本铺叙的意义上都应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作者置疑地主阶级的人生苦短说,鄙弃荒谬生死说,揭露"今世"纵欲说等荒谬言说.告诫我们,腐朽的价值观是剥削阶级的附属物,要充分认识剥削阶级道德治理的重大缺陷等.  相似文献   
4.
本刊2010年第1期《杜文秀卖国说辩诬》栏目,共刊出3篇文章,第1篇文章是林荃先生的《杜文秀大理政权是封建割据政权吗?》文章对高鸿志先生在其所著《英国与中国边疆危机》一书中一些诬蔑杜文秀及大理政权的观点进行驳论。高鸿志先生于1998年在黑龙江出版社出版了《英国与中国边疆危机》一书。他在书中认为杜文秀派使赴英乞援,杜文秀受了刘道衡的愚弄,派其出使英国,从而在对外关系中铸成大错。因此,有必要继续探讨杜文秀政权对外关系中所犯严重错误的根源。所谓的根源是指阶级根源。高鸿志先生在《杜文秀在对外关系中所犯严重错误的根源》一节中,探讨了杜文秀对外关系中所犯严重错误的阶级根源,认为大理政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大理政权仍属地主阶级性质,是封建割据政权。高鸿志先生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杜文秀大理政权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割据政权。第一是当时的社会状况、阶级斗争形势及其与杜文秀起义的关系;第二是给杜文秀划分阶级成分,杜文秀是出身回族士绅家庭;第三是从几方面来论述大理政权仍属地主阶级性质。林荃先生就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驳,史料翔实,立论公允。尤其是作者以大量史料,阐述了19世纪中叶杜文秀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对近代云南社会的影响。他认为杜文秀...  相似文献   
5.
罗科 《领导文萃》2010,(13):39-44
<正>上世纪80年代起,改革成为飘扬在中国上空的旗帜。但在这块鲜艳旗帜的下面,却是一个又一个坚硬的禁忌堆积起来的堡垒。30年中,张楚、刘日、吕日周、陈光、张锦明、宋亚平、王晓桦、罗崇敏、仇和、郭宝成,这些地方主政者,在探路中,或主动或被动地突破禁忌,爆破堡垒。影像在升腾,躯体却有弹痕。这些掀起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地方改革者们如今安在?《凤凰  相似文献   
6.
何钐 《领导文萃》2009,(18):52-55
梁山上的第一次路线斗争,以王伦之死为标志,代表着闭守与开放的路线斗争;第二次路线斗争以宋江上山、广纳头领为标志。代表着保持梁山领导纯洁性与加强地主阶级头领成分的路线斗争;第三次路线斗争,以晁盖之死和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为标志,  相似文献   
7.
“孔孟之道”曾被贬得一无是处,其中的道德思想,人们也只好讳言之。拙文试就孟子的道德观呈管蠡之见,谨就教于识者、方家。 孟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在战国时期已成为“显学”,往后其地位日益提高,到宋明时代,孟子则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有关道德修养的言论在历史上留有深远的影响,对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封建制度,对于人类道德的进步,都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包拯长得其实并不黑1037年春天,安徽天长县官道上,出现了一个风尘仆仆的白面书生。他一袭长衫、几件行李,谁也想不到,这就是新上任的县令包拯。此时,包拯39岁。老大不小的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般把张之洞称为后期洋务派首领。但从政治角度考察 ,称他为晚清统治阶级改革派的殿军更为合适。晚清统治阶级中实际存在三个派别 ,即守旧顽固派、改革派、投降派。张之洞不但全盘继承了鸦片战争以来改革派的传统 ,而且有较大发展。他与林则徐、左宗棠等改革派可说是一脉相承 ,志同道合 ;而和琦善、曾国藩、李鸿章等投降派 (习称洋务派 )比较 ,则是貌合神离。在师法西方上 ,他和曾、李等人虽有某些相似之处 ,而在对外态度与内政改革上 ,则截然不同。他们之间的分歧 ,实为爱国与卖国的根本分歧。过去把张之洞称为和曾、李一样的“洋务派” ,实际模糊了爱国与卖国的界限。将爱国者与卖国者相提并论 ,笼统称为“洋务派” ,是十分不妥的。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湘军地主阶级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集团创业者群体的核心成员,该集团意识形态的代言人。湘军集团意识形态的特点是自由化。它的创业者们战胜太平军后,跃居当权派主流地位,并形成一个抗礼清廷的政治实体,同时推动了地主阶级全面自由化的进程,也启动了与现代化接轨的一个文化新时代的闸门。洋务运动,实际是这一政治实体的政策性行为,也是中西文化交融与较量的开端。它受到地主阶级政治权力结构中固守“夷夏大防”前现代化意识形态的非主流派别的抵制与反对,郭嵩焘遂成为众矢之的。离开湘军集团的思想与政治背景,郭嵩焘研究容易片面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