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转型期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缘于多种原因,但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错位及地租分配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中国土地所有权、土地市场及收益归属的分析,可以从理论上寻求转型期居民收入差距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的来源并确定征地补偿的构成,揭示地租与征地补偿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征地补偿对地租量运动、尤其是对城市绝对地租上下限的影响,提出征地补偿应以缩小城市绝对地租的上下限为目标,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研究土地价格的意义、制定土地价格的依据、我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及其价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均衡价格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条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双方主体在效用最大化目标下的自主土地交易行为,卖方的交易条件是取得能够体现土地要素利润的地租,买方的交易条件是在支付地租后能够得到体现平均利润的投资利润,双方价格均衡即流转的构成条件。它要求买方的生产力水平保证其能够获得一个既能包含土地要素投资利润,同时又满足农业投资利润的超额利润。在供求关系及经济发展作用下,地租有逐步上涨的趋势。现实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背离价格均衡问题,政府部门越俎代庖,农民土地"被流转";流转管理不到位,违规开发矛盾突出;中介服务缺位,流转市场有待完善。通过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监管,健全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集体经营、农民专业合作及土地股份制等无地租流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超前的政策引导、促进、规范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5.
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当前中国仍然存在地租.垄断审批条件下的低廉地租,使得建筑用地地租转移成为房地产投资商获取高额利润的源泉.尤其是在农用地流转为建筑用地时,绝对地租归政府所有,而级差地租分配不尽合理,导致原本该分配给农户的地租成为房地产投资商的利润.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及建筑用地地租分配的考察,可以揭示房地产投资背后的利益关系及地租是如何转化为房地产投资者的利润的.  相似文献   
6.
刘钢 《理论界》2009,(10):41-4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开过快一年了,关于"土地新政"的讨论仍在进行.全会的决定体现了最高层对目前农村问题的重视,并强调要继续推进改革.从决定的文本来看,亦出现了一些新的提法,如土地承包"长久不变"、要缩小国家征地的范围、允许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交易等等,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出发.对我国土地流转问题阐述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陈征,经济学家,1928年4月生,江苏泰县人.1949年5月毕业于无锡中国文学院.历任苏南公学、中共华东局党校、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教员.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系主任、校长,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8.
被已有史著长期描述为高达50-80%的清末民国赣闽边区的地租,其内涵实际仅为土地一季的"正产"量的比率;根据边区耕地二熟"副产"十分普及以及它在佃租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地位的等情况,比较各种等级土地的不同地租率,考察副产收获量及其在土地总产中所占比重,分析最高地租土地反而农民争相承租等情况,得出边区土地的真实地租实为36%左右;地租率奇高则是土地生产剩余更高而更受佃农欢迎。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以分析农村公共分配关系存在的问题入手,试图从理论层面探讨理顺的途径,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被已有史著长期描述为高达50-80%的清末民国赣闽边区的地租,其内涵实际仅为土地一季的"正产"量的比率;根据边区耕地二熟"副产"十分普及以及它在佃租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地位的等情况,比较各种等级土地的不同地租率,考察副产收获量及其在土地总产中所占比重,分析最高地租土地反而农民争相承租等情况,得出边区土地的真实地租实为36%左右;地租率奇高则是土地生产剩余更高而更受佃农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