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三篇文章,虽然主题各不相同,有的问题也许还是老问题,但都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城市美学在西方兴起得比较晚,但在中国却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关注,这无疑与中国当前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化过程有关。城市已经成为中国人实际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刘成纪教授对于城市美学的思考,为我们理解城市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提供了一条思路。哲学与美学的关系问题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美学学科的定位和性质。严春友教授的文章对这个老问题进行梳理,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柳清泉副教授的文章,则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美学意境理论的生成与建构,切中了意境理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中叶开始形成的后现代城市美学已经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潜在的理论体系,对当代城市学和城市设计实践影响深刻.但目前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显性的理论构形与表述尚在开山中.本文对后现代城市美学的范畴系统,以游戏城市范畴系、栖居城市(存在空间)范畴系、拼贴城市(存在时间)范畴系、意象城市范畴系、生态城市范畴系分类进行研究分析.后现代城市美学的范畴系统体现了后现代城市的价值取向,其涉及面相当广阔,但焦点主要不集中在城市表观的形式美或功能价值,而是城市的存在性的美,强调审美的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美学是德国美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学术关怀的重要维度.城市作为社会的符号和缩影,几乎纵贯本雅明一生的学术研究.本雅明以城市文本作为批评策略,瓦解叙事意义;将城市看作独特的现代性方式,以拯救现代“震惊经验”.他的城市美学在当今的城市文化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科意义上的城市美学既不从属于城市规划,也不等同于景观设计,它以城市及主体的审美意识和全部活动状态为研究对象,其通过对主客分离的审美模式的突破来完成对传统美学的超越,而从“艺术哲学”走向“城市美学”意味着传统“如画性”的审美模式转向当下“多感官体验”的审美模式。  相似文献   
5.
青年学者林秀琴寄来新作《文化重构:创意经济与城市美学》文稿,初读,甚为欣喜。作者视野开阔,学风扎实:既有宏观总体的思考探索,又有细致入微的实践调研;既有对当下城市问题的探讨,又有政策理论的考辨与建议;还有对艺术、海峡两岸文化合作的具体分析。因为我自己也从事创意经济与创意城市的研究,所以很关注这本书中关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语境中,一些重大建设项目激烈的话语碰撞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表明,人们在环境审美方面呈现出一定分歧,这在专家、官员、民众层面都有不同的表现。从产生冲突和分歧的原因来看,凝聚环境审美共识十分必要,其中文化自觉和规则意识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美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美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美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美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美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9.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环境美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反思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发现其突出问题有三:城市规模过于庞大,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城市生活质量下降。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城市建设要突出"生活"主题,重视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将"乐居"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最高层面。其二是突破"围城"模式,将大城市化分为若干个生活功能齐全的小城镇,以星罗棋布的城市规划模式取代众星拱月的城市规划模式。其三是确立"美学主导"的原则,在环境美学的指导下,实现城市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将城市建成具有个性魅力的美好温馨的家。  相似文献   
10.
陈后亮 《创新》2010,4(1):112-115
城市美学是伯林特环境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伯林特从纠正我们习惯上对城市的错误认识出发,提出城市不是物理实体,而是我们获取城市经验的有机语境的观点。伯林特认为,城市没有确定的物理边界,而是一个包含一切的、综合的、动态的人类—环境综合体,其特征是连续性而非分离性。现代城市在建设规划上往往只顾追求城市的片面利益,比如政治的、经济的利益等,却忽略了真正属于人性的整体需求。城市美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将美学的价值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去,使城市在追求功利价值的同时不以丧失美学价值为代价,从而创造出适宜人类栖息的、真正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