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32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56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82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974篇
社会学   213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巴渝古崖居的分布与地理、地质、交通等诸多因素有关,以成渝交通要道、长江干流和支流为线,串起沿途各个点,由线成面,呈现出渝西、渝东北两头集中、整体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大多开凿于明清晚期,这一时期巴渝许多地区战乱频繁、匪患猖獗。古崖居的集中分布与这些地区相吻合,从侧面印证了巴渝古崖居的空间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的广泛开凿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在最近40年的时间里,有一项工程为现代中国注人了令世界震惊的发展活力:桥梁。短短几十年间,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架起了100多万座桥梁。中国,已经成为地球上拥有桥梁最多的国家。今天的中国,随着城市化的飞速推进,像高架桥这样的普通公路桥梁总数已经突破了80万座。低头不见抬头见,高架桥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最习以为常的人造景观。  相似文献   
4.
当前,小区的景观配置及绿化已经成为人们选择住宅的重要条件之一。小区景观设计的细节往往是小区景观的配套设计与绿化成功的关键。住宅小区景观的配套设计与绿化是自然与人的完美协调与交融,是人的精神通过加工寄托于景物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芮雄 《城市》2015,(6):73-75
笔者通过对天津大道路侧绿化案例的研究,归纳其绿化方式和特点,总结并提出了相似形植物构成变化段理念、波浪理念和动视觉理念,认为城市路侧绿化应突出植物自由流畅的林缘线和高低错落的林冠线,保持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勾画出动态与静态、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的设计要从城市用地、建筑布点、群体空间、结构造型以及远景规划等全局考虑,并融合意境创造、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场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成功学现象的起源,发生原因为出发点,对这一变革时代的社会文 化新景观,作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管网综合规划要与城市道路规划相结合,要有准确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资料。各类管线规划要统筹规划,综合安排,执行各专业有关的技术规范,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城市道路工程管线应地下敷设,新建道路应设综合管网。  相似文献   
9.
茶树,在我国以秦岭为界限,因为往北几乎就无法种植了.据说在元代的时候,北京的气候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寒冷,朝廷曾经从南方引种过茶树,有人怀疑现在北京延庆县珍珠泉乡山坡上生长着200多棵野生白花茶树,便是那时候引种的.虽然没什么茶园,但这并不妨碍北京人喝茶品茶,老舍先生<茶馆>更是通过茶演绎了老北京独特的景观风貌及北京人的特有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草被经济     
过去不曾留意,路边的小草也是财富。浏览报刊得知,目前我国仅城市道路两侧绿化、公园绿地、街头绿岛和节庆景观出绿等,每年用于上述草被的支出就达数十亿元。还不算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大学校园、居民小区的草皮绿地。此外,除了城市,苏浙闽穗等发达地区,一些乡镇的繁华程度堪与城市比肩,绿化美化相当超前,甚至有的村庄都花园化了,“黄土不见天,绿色全覆盖”,“负离子充沛的天然氧吧”,草被经济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