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繁华时尚的上海大都市,如衣着光鲜的女子,惊现给世人。从宋代的"华亭盐场",到元、明朝的"东南名邑";从国运衰败时的"十里洋场",到今日之"东方之珠",历史逶迤而来。尽管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上海,但这丝毫不减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背景资料 在观景台的下面就是叠溪海子地震遗址博物馆,仅残存东门半个城隍庙瓮城一角。南墙一段石狮、石辗、石碑、石缸各一。该遗址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地震毁灭的古城遗址,是国际地震界研究地震的重要现场。  相似文献   
3.
从晚清到民国,源于传统的上海城隍信仰,经历了“亦官亦民”到“日益大众化”、“信仰一元”到“信仰商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信仰文化与商业文化在近代上海社会生活中的博弈与重构。这些在信仰、仪式等方面表现出的多元因素归结到同一象征点——城隍庙,便会呈现一种空间性的整合,使城隍庙社区成为具有传统气质的以信仰为内核、集文化、商业、娱乐为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这可以看作城隍信仰与近代化过程中的城隍庙社区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刘海岩  郝克路 《城市》2007,(10):76-78
城墙 古代中国行政中心城市的周围,都有一道无论高度和宽度都有定制的墙,称为城墙或城垣. 中国的城墙起源很早.现代考古发掘在山东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和河南郑州市北遗址先后发现了距今4000~5000多年前的古城墙,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古文献中也有记载作为印证:"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城墙也可以简称作"城"或"郭"."郭"是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于是出现了"城郭"一词,即所谓"内城外郭",也可以用来泛指有城墙的城市."郭"一般出现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其功能除了军事需要外,也是由于城市不断扩展,需要加筑外城墙以保护原来住在城外的居民.  相似文献   
5.
《华人时刊》2007,(3):81-81
如此金铺全上海难觅一二,是创业家的乐园,让自己创业梦想成真。合力打造流行及特色货品的新天地,各式货品和游乐设施搜罗一尽。此外,商场还强调视野的开阔性,特别的出入口共享空间设计让货品陈列一览无遗,而小面积格局布置营造了自我小天地的魅力格调。为了保证物业更具价值,还专门配置了超一流的安全防卫监控,烟感防火报警系统。有这样绝佳的地理位置、差异化经营方式及一流的物业配套,商场将是吸引各大商家竞相抢驻的商业重地。  相似文献   
6.
“城隍”二字最早见于《周易》,祭城隍神于周代已成制度。城隍有庙当始于三国吴。祭祀城隍的民俗历代不衰,各朝各地皆具有不同特点。祭城隍活动于今日可开发为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7.
黄健 《社区》2005,(19):56-57
到上海出差半个月,最后一天,单位组织大家去逛城隍庙城隍庙是有名的珠宝一条街,我寻思着后天就是妻子的生日了,总该买件首饰作为礼物送给她。我们结婚10年了,妻子一件首饰都没有。刚结婚的时候,是因为家里穷,没钱给妻子买首饰。现在家里经济状况好了,可是妻子节俭惯了,还是舍不得买,常说披金戴银的有什么好,既俗气,又多了个累赘。所以,我今天说什么也得给她买件像样的首饰,算是对妻子的一点补偿。进了珠宝店,经过再三比较,我选定了一条标价2800元的天然水晶项链,虽说贵了点,但无论水晶的质量、做工和款式都是无可挑剔的。我毫不犹豫地买了…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天真、朴实,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是务实,不求虚名。不论是普通人家还是百万富翁,在餐馆里吃饭都会根据实际需要点菜,吃剩下的饭菜则会打包带走,当主人因故不能带时,客人也会打包带走,丝毫没有丢面子的感觉。当年,克林顿全家访华在上海城隍庙餐馆里吃饭时,点菜也是精打细算。每当星期五,你会在大小街口等处看到写有“YardSale”的小广告,单从字面来看,你会以为是出售院子的广告,实际上它是在美国普遍流行的“庭院跳蚤市场”。在自家庭院里出售家里多余的或是要搬家进行清理的东西,大到家具、家用电器,小到儿童用品,甚至服装鞋帽…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城隍庙作为一种“国家化”神祗的物化标志,其理想状态是与各级官僚机构相对应。与此并存的是众多作为“异例”的城隍庙。认识此类城隍庙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有助于深化城隍信仰研究。就明清时期的山东而论,镇城隍庙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必然联系;城隍庙处于城外与礼制无违;对应于同一官僚机构的数座城隍庙并存的情况是官方极力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考古证明,沈阳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了,而称呼"沈阳"亦有六七百年。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元政府下令"并两司为沈阳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这是"沈阳"一词出现最早的时间;而记载它的实物则是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所立的城隍庙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