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一域名争端解决政策》因其时效性、便捷性成为一种国际间广泛接受的庭外域名争端解决机制,同时也为各国的相关立法提供了蓝本。该机制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政策中的几个关键概念模糊不清,UDRP专家组裁决前后不一致等,为此应当对该政策加以改进。域名争端的根源在于目前的域名注册管理体系与商标的注册管理体系的冲突,要从根本上解决域名争端,必须协调国际域名注册管理体系与国际商标注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域名的法律特征、法律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域名法律保护的三种途径;承认域名权作为民事利益受法律保护的基础保护;肯定域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注册为商标的强化保护;对驰名域名提供的特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关于域名法律性质及其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总是伴生着新的权利的产生,因此权利本身、法律体系都应该是开放的。域名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对于域名的性质,理论界尚有争议,在法律体系中徘徊的域名亟须正名。分析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的特点及域名权利的来源,比较“与域名相关的权利”与知识产权二者特征的契合及与商标权特征的异同,可以得出结论,域名是一种新的知识产权——域名权。在明确“理想值”、“选择值”两个概念之后,从法律对权利保护的价值的角度,应该建立就域名权保护的专门的法律制度,以期对这种新的权利形式尽快给予恰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从全国排名前100的网站着手,调查网络域名的三种组成元素——拼音、英文、数字的特征,并从词汇学的角度做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如下结论:网站域名和网站名称是两个独立而又联系紧密的词汇系统,其间有对应关系但又不尽相同;网络域名的三种组成元素各有优缺点,三者之间的混合使用也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因特网上作品版权的保护范围和域名的知识产权性质,分析了网上作品版权、复制权和域名权的保护与网络发展之间的关系,依据国际国内知识产权法,探讨了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6.
商业域名与商标的冲突日益增多.对这一冲突的解决,应在诚实信用原则的指导下,在新法规出台前,结合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结合网络时代的特殊性,借鉴吸收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7.
商标是来源标识,而域名是电子地址,二者本身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域名商业价值的凸显,由于域名注册和使用引起的争议给商标法的实施带来挑战。美国的司法实践对中国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我们还得寻找更适合中国的解决路径,以防止商标权人对全球垄断地位的觊觎。  相似文献   
8.
因特网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它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众多的法律问题,域名抢注就是其中之一。我国的相关立法对此进行了一定的规定,但远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因此,我国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完善我国现有的相关立法的同时,建立我国特有的域名抢注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域名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于解决域名纠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域名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域名的法律性质不明确、域名争议的解决机制不健全、域名争议的赔偿标准不明确,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制定一部专门的域名法。  相似文献   
10.
域名与商标的纠纷最早产生于1995年左右,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纠纷越演越烈,引起各国的深度关注,我国域名纠纷最早产生于1996年下半年到1997年初,比发达国家晚一年左右,到目前有关域名与商标争议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有一定知度名度的商标在互联网上纷纷被他人抢先注山为域名,这些纠纷严重地考验着现行的法律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