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鲁迅作品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教育作用,包括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批判、倡导博采众长、反对全盘西化、马列主义文艺观教育等等。必须充分发挥鲁迅作品的现实教育作用,认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联系现实认识鲁迅作品,结合教学发挥鲁迅作品的现实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金泽 《学术界》2012,(11):147-155,285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以一种直面社会现实、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姿态带来了文学主题的新突破,找回文学关注现实、推进社会变革的社会性价值。然而,"底层文学"对社会底层的观照,大多只是停留在对底层苦难生活和艰难处境的道德性同情之上,很少涉及对底层社会精神世界的展示和批判。即使有些作家开始涉及这一主题,但是,他们的作品多是对底层人性中存在的劣根性的批判,没有真正书写当下社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理想精神价值。抒写底层社会美好的精神理想,更深层面的实现文学的精神救赎价值,应该成为底层文学最重要的关注点,实现精神救赎价值仍是底层文学重要的主题开掘向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只有让写作回归生活,活话作文源头,形成创新意识何创造能力,才能使学生写出底蕴深厚、文质兼美的文章,才能使作文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做法是:一、开掘生活源头,激活主体的创新能力。二、实现完满人格,培养主体的创新精神。三、审视社会文化,发展主体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对《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中,学术界通行的观点是二书作者不同的小说观念导致二书艺术价值的高低差异。本文提出新的认识,认为蒲纪有相同的小说观念,不同的艺术开掘。而不同的艺术开掘是因为蒲纪不同的创作心态所致  相似文献   
5.
1.关于高力士千年墓志铭的出土有关高力士的存世石碑,原先仅有墓道碑一块,由肃宗之后的代宗根据玄宗遗旨所立。奉旨撰文者为唐代尚书驾部员外郎潘炎,书写人是太中大夫将作少监翰林张少悌。此碑可谓关中名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整体背景下,作为一个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鲜明个性的城市,武汉所积淀的深厚的城市文化记忆资源亟待挖掘。武汉城市记忆具有历史态、现实态和未来态三个堆度。只有通过对武汉城市记忆的不懈持守和不断创新,才能为武汉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以及在全国再度辉煌提供文化助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7.
卢茂柏  于清涌 《理论界》2007,(6):227-228
由于中国与韩国有相似的文化渊源,在传统习俗、收视习惯等方面均有相近的基础,所以本文旨在从韩国电视剧与国产电视剧比较的角度,探讨国产电视剧如何借鉴韩剧的表现形式和表演风格,开掘国产电视剧的内涵,提升国产电视剧的品住。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媒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现代化进程中,新闻传媒的功能需要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相适应,总体实力需要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协调,能够应对席卷全球的科技和信息化浪潮。面对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新任务,我国新闻传媒业需要明确今后发展的五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王锺陵 《学术交流》2006,19(4):146-153
茅盾在20年代末提出了突出时代性的“新写实主义”。相应地,他对鲁迅小说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由此,他的文学观与后期创造社所提倡的普罗文学观就趋同了。其时,写实倾向大大地压过了表现自我的倾向,第一人称的写法遭到了批评。文学界展开了对于浪漫谛克及庸俗现实主义的批判,现实主义本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这股更新了形态的现实主义潮流中,又有着以茅盾为代表的重视艺术表现和以阳翰笙为代表的注目于转换立场与克服旧意识的两种不同倾向。鲁迅则以一种面向新时代的态度,并且以他深刻的经验,指出了当时小说创作的正确途径,解决了作家与所写题材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故事新编》中民间叙事策略的现代开掘入手,从民间叙事角度观照下的历史选材和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的大胆扬弃两方面具体分析鲁迅在创作中对传统民间叙事艺术的灵活运用及超越创新的表现,侧重探讨民间精神和民间文化对鲁迅人生观及艺术创作观的积极影响,探寻鲁迅先生以民间叙事艺术为策略建构历史题材小说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