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声情(声气)"茂美,是唐诗的重要而基本的审美特征之一,但在现代学术探讨中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点,在对相关的古典文献作了简单梳理,并在诠释"声情(声气)"范畴的基本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笔者揭示了"声情(声气)"乃是堪与"意象"相提并论的重要范畴,而"声情"论对于把握唐诗及汉语古典诗歌的整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特质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虚字说》的释词方式作了初步的探讨:(一)用类比法对虚词进行解释;(二)从“神情声气”说入手来解释虚词;(三)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入手来解释虚词。(四)从词义虚实之间的联系入手来解释虚词;  相似文献   
3.
清代袁仁林的《虚字说》对虚字的修辞作了比较完备和充分的论述,提出了虚字传“神情声气”的主张,从修辞的角度,对虚字的用法作了仔细辨析,对词类活用作了精辟阐述,对语境的制约作用作了精当论证,并据以训释了全书所收的虚字。《虚字说》是一部从虚词的角度论述修辞的修辞学专著。  相似文献   
4.
呼应是语言表现常用的修辞技巧,其妙处在于呼应之间的声气感应警醒语意,强化情感。宋词的呼应技巧可分为纯一呼应、时比呼应和离上呼应三种,且各具个性。三种呼应的区别在于呼应中声气感应的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语言的“气”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句子的结构是一种动态建构,这种结构靠声气的止息和意向的完成来控制。汉语句子的意向主要有三类,即“动”向类、“名”向类、“关系”向类。汉语句子“气”的组织之流动性体现了汉民族有机整体的思维方式,而在句法之“气”的流动中凸显的以神统形而非以形摄神的文化精神又体现了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在《说文广义》中提出语助皆有所本,揭示了虚词由实词演变而来;所用术语初步体现出虚词次范畴的分类意识;考释虚词重视书证;论及汉语虚词的兼类现象,对同一虚词的不同用法进行了详细阐释;对同类虚词重在比较,探讨声气运用的差异,与古汉语虚词研究成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