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佛教思想是在与不少其他宗教哲学派别思想的相互影响和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大乘佛教虽然分为中观和瑜伽行两派,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对其他派别的态度也有类似点。《成唯识论》中的唯识思想实际上包含了般若中观理论的重要成分,是瑜伽行派论述佛教“空”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成唯识论》从佛教的唯识空观出发,对其他派别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涉及各派的核心思想,而批判的重点则是各派学说中的实有观念。通过对这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佛教与许多印度古代思想派别的基本理论差别。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思想内儒外道,对“不朽”价值的执著追求贯穿其一生出处行状。陶渊明由“仕”到“隐”的转折是以退为进式的战略转移。归田期间他所走的路子是藉诗文彰显自我德性形象以实现立名垂世而不朽的“立德”之路,“以文传世”服务于“立德垂世”思想。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诗水意象解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影响着我们的信仰和我们的选择。孟浩然大量使用水符号,表述和传达出一种因价值失落而引发惜痛的辛酸,其主要兴奋点一直聚焦于主体自我价值。水被诗人广泛地情致化,用以体现个体生命与社会及其自然的关系,成为诗人承载其人格精神和思想意趣的最合适外物。诗人企图放弃政治,然而他终究不能放弃儒家价值理想的追求,而其性格和生活态度上又常常以"道"的形态出现,这就形成了他"外道内儒"的生命风采。  相似文献   
4.
以诗学的发展为线索,作者分析了中国古代诗学家在创造诗学。文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儒外道”的人格类型,以及这种人格类型对中国诗学、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妙常是明清戏曲中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该形象源于宋女贞现尼陈妙常,在明清戏曲作品中,陈妙常有尼姑、道姑、外道内尼三种形象,各有特色.这种形象的变化,反映了明清观众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