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529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1067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从结构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对威廉·福克纳的名作《喧哗与骚动》作了一个尝试性的分析。福克纳生活和创作的时期正是美国南方经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的时期 ,他的思想和作品也必然打下这一复杂的历史时期的烙印。为了能准确描写及传达出美国南方的没落和精神世界的危机 ,福克纳以看似混乱矛盾的“多角度”叙事手法 ,通过班吉、昆丁和杰生之口 ,叙述了南方一个世家的没落。并在叙事之中 ,创新运用了“意识流”和“神话模式”的表现手法来强调叙述者混沌迷乱的内心世界 ,以及叙述者所生活的外部世界的激烈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文学中 ,池莉惯以“非女性化”写作而著称 ,但她的两篇近作《乌鸦之歌》、《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却显示着作者向“女性写作”的转变。文章从这两篇小说的女性叙述立场、女性成长的叙述话语和作品的审美风格等方面阐述女作家性别创作立场的位移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随着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大,数量急剧上升,学生党员质量和党员继续教育都成为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党内外普通学生、优秀党员以及学生党员自身对学生党员的三方面评价出发,对学生党员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党建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安.波特的中篇小说《老人》在时间结构、叙述视角以及人物话语几个方面紧紧围绕米兰达对艾米姑妈的悲剧故事的了解过程这一主线展开。通过这些叙事策略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小说叙事理论有关叙述不可靠性的分析,论述戏剧与小说叙事交流模式及其叙述不可靠性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第十二夜>剧本文本中奥丽维娅和托比老爷的不可靠叙述,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在戏剧文本中的功能及剧作者运用这一创作技巧的深层意图.  相似文献   
6.
《名利场》作为英国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 ,一直以来为世人所关注。本文从现代叙述学的角度 ,从“关于叙述者” ,“关于叙述者与读者” ,“关于叙述者的议论”三方面分析了作者于《名利场》中所运用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小康在《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叙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深层结构:一是历史与道德统一的正史结构。历史与道德的统一这种深层结构对于官史来讲具有意识形态的必要性。它肯定了已存在的历史事实的合理性,因而也就在劝喻统治者重道德、重民意的同时保证了每一个朝代的统治都是天命所归,具有道德的必然。对于小说叙述来说则可能更多地是在满足一种道德需要。这种需要最终被抽象为善恶因果循环报应的叙述逻辑和在戏剧叙事中常见的“大团圆”式结局。二是从情感逻辑出发的历史批判性叙述结构。历史与道德统一的叙事意图是由社会文化传统和特定的意识形态派生的精神生产活动,而情感化的叙事则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表现。用情感逻辑来叙述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显现出来的是历史的不合理性。这意味着叙事有了与正史不同的意义。这类叙事通过强化表现历史的不合理性,而获得情感表现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棉花垛》、《永远有多远》、《秀色》、《安德列的晚上》、《树下》等对人的“存在”的发现和追问,试图寻找这位女性作家作品里的某些欠缺,而对其作品所展示的艺术表现力和概括力也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学作品的叙述本文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手段。叙述本文形成的交流是多层面的。第一个层次存在于真实作者与真实读者之间,属于超本文层次;第二个层次存在于叙述者与受述者之间,第三个层次则存在于人物与人物之间;后两个层次均属于内本文层。无论在哪个层面上,这种交流都不是单向的传动,而是一种动的双向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小说对叙述者的选择是一个十分有趣而又复杂微妙的叙事学现象与问题,《孔乙己》无疑是这方面一个经典个案。关于《孔乙己》的叙述者究竟是谁,学界一向给予特别的关注和讨论,然而意见相异甚至相反。所以,孔乙己的故事究竞是由谁怎样叙述出来的问题,随着现代叙述学理论与方法的兴起,近年来并非偶然地成为《孔乙己》研究的一个焦点和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