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的出现拓宽了民主、自由的内涵 ,带给大家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网络文学的出现打破了文学上传统的、封闭的出版模式 ,网络文学向具有大众审美特征的民间语文复归 ;网络带来的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使得文学观念、创作模式、创作空间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商业大众类知青小说在后新时期知青小说中占据着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池莉、叶辛、晓剑等许多作家都是这类小说的创作者.它主要重视性、寻宝、谋杀、侦破、奇风异俗等常规性猎奇要素,偶尔也会运用狂欢要素和三角恋等古老原型,表现出了强烈的娱乐性和刺激性.这种特征也渗透到政治权威类和纯文学类知青小说中,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此类小说的后果是将历史娱乐化、肤浅化,使历史真实被享乐性需求所覆盖,也造就了主体的自欺态度,它同时使作家被物质欲望所俘获而无法超越时代,使文学成为刺激品,进而也使读者失去精神的深度而碎片化.  相似文献   
3.
张治国 《晋阳学刊》2006,(3):102-105
市场语境下的中国大众文学优缺互见。一方面它凭借独具的艺术魅力,满足了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赢得了受众青睐,获得了商业成功;同时,它又存在着“玩”文学、夸张地表现物欲、无节制地展示性爱等为媚俗而流于粗鄙化的缺陷,解构了文学的神圣性。对大众文学粗鄙化倾向的批判以及为其寻求去粗鄙化的有效途径,既是大众文学自身健康品格培养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所需,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4.
《手机》的发表,标志着刘震云现实生活题材小说的艺术嬗变,引起了文学界的争论.从对生活的写真到媚俗是其嬗变的主要方面.嬗变的原因,既有作家艺术追求的内在动力,也有市场经济的外在压力.这种转变对于如何提高大众文学乃至大众文化的艺术境界,使读者在娱乐的同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前,网络文学是学界的热门话题。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常被作为一对相对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此劣彼优的结论。其实,网络只是文学的一种工具性革命,而并非文学本身,因此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对应的概念,更非对立的关系。文学的弊病不应当归罪于网络。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它虽然是互联网时代的副产品,却也适应了广大网民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作者与读者双方面都会逐渐成熟,网络文学的进步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汕文学从五四的新文学款款而来,走过了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学、抗战时期的抗战文学、建国以后前30年的工农兵文学和后30年的商品经济文学,始终沿着大众文学的轨道而行。文学有为政治意识形态服务的宣传教化功用,也有为物质经济服务的拜金形态功用。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学的上述两种功能,文学往往需要大众化。而文学大众化的表现,一方面是明白晓畅而高扬政治价值的纯精神层面的大众文学或曰平民文学;一方面是通俗易懂、故事性娱乐性强而与商品经济结缘的通俗文学乃至庸俗文学。百年潮汕文学总体特征就是政治意识形态性与大众化,这既是由近百年来潮汕地区思想解放运动和革命战争的人民性所决定的,也是由商品经济的普泛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禾林小说作为大众文化的文学形式 ,在与高雅或正统文学抢滩。这既不意味着文学就此走向庸俗 ,也不意味着需用高雅或正统文学的缰绳将文学从文化的悬崖边拉回到安全地带。处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 ,禾林小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在建国初期主流话语对大众文学的严格定位中,丁玲的相关理论阐释与实践活动却发出不协调的声音,显示了带有启蒙精神特质的个人话语在其中的顽强存在。剖析丁玲建国初期的大众文学观,可引导我们对当时体制内作家的文艺思想矛盾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消费社会中的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消费社会中,大众文学何以如此盛行,它是怎样被生产以及如何评判它呢?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可以对此作一种诠释,来探讨消费社会中的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学,追问消费社会中大众文学盛行与商品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艺术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广义的科普是通过某种媒介,将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传递给普通大众。大众化是科普的主要特点及最终目标,因此以亲民性为基础的大众文学作品是科普最理想的载体之一。分析两位西方顶级大众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和丹·布朗作品中承载的科普内容,希以一个侧面展示大众文学的积极意义,拓展科普型作品的研究视野,以期为中国科普型作品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