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郝延伟 《东岳论丛》2012,33(12):104-109
伯南克(Ben.S.Bernanke)关于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构建来自于其多年研究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经历.作为新凯恩斯主义者的旗手,他的专题研究涵盖了大萧条的方方面面,并佐证了其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思想的主干部分,同时也部分的影响了其履任美联储主席之后货币政策的制定思路.本文将试图梳理其关于大萧条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开发商因为经济大萧条,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卷款去了国外。走时,没有通知这座楼盘的任何一位业主,尽管这批人当中的任何一位都是有身份有风度有钞票的三有新人。所以当这批三有新人,因为鸡鸡的事才知道开发商不在了  相似文献   
3.
金梅 《当代老年》2009,(12):27-27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如期开幕。为了节省开支,主办方将会场地设在了密歇根湖岸边的伯纳姆公园,这块1.7平方公里的土地原来大部分是垃圾填埋场。在场馆的设计上,此次世博会也力求简洁,着力突出科学性,刻意避免繁缛的古典风格造型,以提供更多的内部空间。  相似文献   
4.
王育琨 《经理人》2009,(4):58-60
坏的东西总是与好的东西结伴而行。大危机、大萧条,直接后果是庞大订单消失,失业大军累积,中国制造业遭遇空前浩劫;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资源价格也直线下跌,中国企业可以生产出性价比更好的产品,订单或可以进一步扩张。究竟是浩劫还是机遇,还是要看企业家做人做事的本真。刘红军领导的浙江实达企业集团,在去年危机袭来的背景下,业务量增长了30%,达到3.3亿元。今年订单预计要翻两番达到6.6亿元。刘红军可以说是大机大用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前面讲的主要是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讨论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的一些长期挑战。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80年来最大的一次危机。金融危机爆发本身就是一些国家的内部经济结构失衡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各种矛盾达到了很深的程度,而无法通过现有的机制来平缓解决的结果。从历史上来看,  相似文献   
6.
尚军 《经营管理者》2008,(10):119-119
前不久出差,遇见两位目的地一致的旅伴.一位中国人,上海某大学教授;另一位日本人,东京一所日语学校的老师.日本老师说,在东京买房子不便宜,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大萧条后,房地产正在复苏,物业销售价格也从低谷在向上反弹.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家茶座》2007,(4):154-154
《第一财经日报》最近发表郭宇宽采访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的对话。陈志武认为,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增长绝不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举例来说,美国20世纪30年代左右开始经济大萧条,西方社会在20世纪30年代也普遍出现经济危机,而苏联  相似文献   
8.
危机推动进步,20世纪初,美国奉行自由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发展比较开放,会计行业没有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这样无序、无管理的发展,导致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总结了沉痛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会计准则等一系列的会计管理制定和管理机构,使美国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9.
最近,奥地利学派新信徒佩佐夫依据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将美国1920年代与今天的中国经济进行比较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将会在2008-2009年间某个时刻发生一次大萧条.本文分析了这一预言的理论背景与特点,认为将今天的中国与80年前的美国作简单类比是不科学的.今天中国与当年美国,从表象上看是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佩佐夫关于"中国政府没有办法避免萧条"的观点,是用老眼光看新形势得出来的,预言更多的是猜测,是奥地利学派的学院式推理.中国政府是有办法避免萧条的.本文最后指出,双稳健政策可以为避免"大萧条"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学界初步形成.不同立场的经济学人密切关注着大萧条背景下西方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的演变及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他们均站在民族主义立场,揭示列强对中国贸易、交通、工业等领域侵略之深重.左翼经济学者与国民党背景的经济学者受大革命的影响,习用“帝国主义”话语体系来分析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本质上又有差别.自由主义经济学人相关研究的数量较少,却以严谨精深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