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43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述了影响DBF系统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了阵元间互耦对自适应方向图旁瓣和零深的影响及校正方法,讨论了在DBF阵中校正接收通道幅、相误差和I/Q支路正交误差的技术途径。计算机模拟和测试证明,按照所述方法进行校正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另外,为了减小I/Q支路产生正交误差,建议采用中频直接采样和数字化的接收机方案。  相似文献   
2.
对均匀振幅,凹冰面相位分布的圆口径天线和矩形口径天线的轴向辐射场进行研究、绘出了不同口径尺寸和焦距下的电磁能分布曲线。研究表明:电磁能可以聚焦在菲涅耳区或近区,口径增大时聚焦强度迅速提高,长距离的电磁能聚焦必须进行大口径天线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郭凤花 《山西统计》2003,(11):76-76
一、智能天线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智能天线最初广泛应用于雷达、声纳及军事通信领域,由于价格等因素一直未能普及到其他通信领域。近年来,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迅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芯片价格已经能被现代通信系统所接受。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在基带形成天线波束成为可能,以此代替模拟电路形成波束方法,提高了天线系统的可靠性与灵活程度,智能天线技术因此开始在移动通信中得到应用。另一方面,移动通信用户数目增加迅速,人们对移动通话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要求蜂窝小区在大容量下仍有高的话音质量。使用智能天线可以…  相似文献   
4.
智能天线技术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受到了国内外移动通信业的高度重视,对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进行了论述,并讨论了其相关技术及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从场的观点出发,利用反应概念并结合互易定理严格证明了接收天线可以等效为传统基于开路电压的等效模型,并指出了当电场分别与接收模式下和发射模式下的电流作反应时,将得到不同的等效电路参数;结合偶极子天线的数值例子,说明了传统的开路电压模型在接收系统的分析中更为方便、合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目标在聚焦口径天线焦点的散射问题。以一个金属目标和一个理想口径组成的系统为例,阐明了这类散射问题的电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口径分布,可以大大提高目标回波强度。文中给出大量计算结果,并对不同的口径分布做了比较,得到了若干具有工程意义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卫星间光通信链路需求,分析了卫星间激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分布。介绍具有自动跟瞄功能的激光通信系统光学天线构成方式,对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自主局域定向定位的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在近场模型下反向利用阵列信号处理相关理论实现阵列自身的高精度定向定位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阵列的高精度定向定位.进一步对该方法的定向定位精度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仿真分析了阵列所处位置、信号源数目、阵列自身天线阵元数目以及信号源位置存在误差时对定向定位精度的影响,相关实验结论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雷达天线极化方向图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天线极化特性测量模型,通过电磁计算掌握了抛物面天线极化特性的先验知识,分析了实测数据和理想辐射场的主要区别,讨论了实测中天线相位方向图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指出了数据采集频率,信号源频率漂移,相位中心偏移是制约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误差结合实测数据对相位测量误差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了误差分析的正确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