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1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19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8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160篇
理论方法论   180篇
综合类   2501篇
社会学   859篇
统计学   8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回应中国文化的发展前途这一问题时,大体均持文化整体观的立场。然而这一文化论述模式有其内在的理论困难,王南湜先生基于其文化分层理论对此有很好的揭示。本文认为王先生的文化分层理论仍有进一步商榷与拓展的可能,王先生虽对新儒家“开出说”有严厉批评,不过二者所凭借的文化哲学在理论上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即在反省文化分层理论与“开出说”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你是我10年青春里的王子,可你的白马,终究没有到我面前。你是我最好的男闺蜜前些天,我一个人去看了电影《匆匆那年》。结束时,当王菲空灵的歌声响起,瞬间我泪流满面。曾经我和你的匆匆那年,一幕幕在眼前闪过,不甘心就这样,彼此无挂也无牵。上大学时,你是我最好的男闺蜜。除了上厕所和睡觉以外,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你是校园广播站的名嘴,我是导播。纵使我们合作了无数次,即使关掉了麦克风,我还是不如你能说。我们互相挖苦,却又分享着彼此的心事。  相似文献   
3.
风雪元宵夜     
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姐姐和我年幼不能自立,母亲为了养活我们,只得到镇上一户人家做保姆。老家过年,最重视元宵节,把元宵节叫"大年"。那是孩子们的节日,听大人说镇上的元宵节热闹极了,大街小巷挂满了花灯、龙珠灯、鳌鱼灯、走马灯、孔明灯……各式各样,五彩缤纷。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都要到河边去放纸船,祈求来年幸福平安。小镇上还要舞龙,  相似文献   
4.
5.
6.
《莺莺传》研究一直是元稹研究的热点,张生即元稹自寓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的观点,而吴伟斌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极力反对自寓说.事实上,《莺莺传》是一篇自传性小说,吴氏用小说性否定自传性显然是不可取的.而且,吴氏对元稹恋爱的考订存在明显失误,其学术批评方法也很不规范.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60年代以来,以库恩、拉卡托斯、费伊尔阿本德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者,从科学史的研究出发,打破旧的传统,提出了科学进步是以某种“突变”为契机的发展模式。本文所讨论的就是历史主义科学发展模式中“革命”或“突变”所引起的科学理论在某些内容上导致的损失,亦即“库恩损失”问题,评价历史主义者关于这些问题的不同解答。  相似文献   
8.
陈菁华 《殷都学刊》2007,(2):99-103
李贽对公安派的影响是直接的,在其理论建树上有启发作用。李贽和公安派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又有某些偶然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谭世宝 《学术研究》2003,(9):125-128
本文试据《说文》列举若干具体例证 ,以说明《说文》有崇殷商有倾向  相似文献   
10.
说一切有部的弥勒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平山 《西域研究》2008,(2):104-115
学界一般认为古代龟兹是小乘说一切有部文化中心,克孜尔中心柱窟图像构成是小乘僧人一佛一菩萨(弥勒)崇拜的反映.本文探讨了说一切有部对弥勒菩萨的态度.从与说一切有部相关的典籍中检索出有关弥勒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最后发现这个部派其实反对弥勒崇拜,这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理论的两个方面--克孜尔石窟的教派属性,以及弥勒菩萨的图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