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德国作家台奥尔多·冯塔纳的代表作《艾菲·布里斯特》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小说以19世纪普鲁士贵族社会的名誉观念为暗线.以女主人公艾菲·布里斯特的婚姻悲剧为结局,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下扼杀人性的虚伪名誉观念和准则。艾菲的婚姻悲剧不过是当时普鲁士贵族社会中虚伪名誉观念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奥尔多·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及其理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开创了生态整体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影响非常深远。但是在义务论、自然主义和整体主义方面,它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和诘难。义务论方面,它没有将人类价值放于优先位置,导致当出现多种义务时难于抉择的困境;自然主义方面,它直接从“是”推出了“应当”,抹杀了“是”与“应当”二者的区别;整体主义方面,由于把共同体的善置于个体的自由和权利之上,则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环境法西斯主义”。整体主义环境哲学杰出代表贝尔德·克里考特对利奥波德的理论进行了辩护与发展,提出了“同心圆”模型以及二阶原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土地伦理的理论困境,生态整体主义也为环境问题打开了一个伦理探索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态学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有其内在的物质能量新陈代谢循环规律,健康的土地生态系统有其自我更新能力。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环河》通过讲述现代工业化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违背土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换规律,造成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新陈代谢断裂的生动故事,深刻揭示了土地新陈代谢断裂之“殇”的经济主义根源,提出要进行符合生态学逻辑的价值观变革和现代生态保护意识的培育。生态价值观的确立和生态良知的养成是生态伦理学的必然价值旨归。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环河》代表现代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4.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是一部表现人与土地生态关联的生态散文。作品以饱含情感的散文话语,描述了沙乡荒野中的各种生命样态,记叙了作家在沙乡农场的生活体验,表现了独特的土地伦理思想和土地美学观念。《沙乡年鉴》是作家土地伦理思想与土地美学观念的诗性阐释,对当代人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