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05篇
劳动科学   55篇
民族学   295篇
人才学   80篇
人口学   321篇
丛书文集   1092篇
理论方法论   427篇
综合类   3525篇
社会学   2872篇
统计学   6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822篇
  2013年   520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788篇
  2010年   938篇
  2009年   683篇
  2008年   878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妇女学(Woman’s Study)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高校。加州圣地亚哥大学于1970年建立了全美第一个妇女学系,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第一个妇女学系。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范畴,与妇女学的诞生、发展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中诞生的。学者们将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引入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等各个学术领域,并由此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2.
1我从小就喜欢把自己的每一点成绩第一时间分享给爸妈。跟朱宇结婚后,家的范围扩大了,我报喜的圈子也随之变大,有好消息也爱说给婆婆听。一天,公司给表现出色的员工加薪,我很荣幸位列其中。晚上去婆婆家吃饭,我去厨房帮她打下手,当然不忘告诉她我加薪的好消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城市社会中教育婚姻匹配的变迁如何影响家庭收入差距。结果发现,在市场转型和高等教育扩张的背景下,随着教育收益率的不断上升以及人们对于婚姻经济理性的认同提高,一方面,高等受教育层级在择偶偏好上的对外排斥增强,与其他教育层级之间的通婚壁垒强度提升,由此导致教育同类婚向高等教育层级集聚;同时,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在择偶上受到其他教育层级的排斥程度亦有增强。另一方面,教育婚姻匹配与收入婚姻匹配之间的关联性不断提高,在受高等教育扩张影响的世代中已几近完全相同。在此条件下,教育婚姻匹配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家庭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5.
结婚要两个人都在场,可他却一个人就把婚给离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杨瑞雪的儿子得了重病,需要到北京进行医治。出发前,杨瑞雪准备先给在北京工作的老公陈启明打个电话,希望他能来接站,可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杨瑞雪以为他可能在忙,就没再联系,而是独自带着儿子进京看病。一到北京,杨瑞雪就带着儿子去医院挂号。正排队时,杨瑞雪无意间看见一个男人挽着个年轻女人走了过去,她不确定地喊了声:"陈启明?"那个男人  相似文献   
6.
7.
8.
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无可厚非。青年男女,互被对方的人品、才识所吸引,共同的理想、兴趣和爱好奠定爱的基石,爱的火花在两人长期的交往和了解中进发,由友情发展为爱情,最后结为秦晋之好。应当说,这是当代婚姻的主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出现错爱的现象,受害最深、最为痴情的,可能要算青春焕发、楚楚动人的“美少女”了。社会上曾有这样的说法,女人一爱,就犯傻。  相似文献   
9.
10.
9月1日实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首次对男性生育权作出了认可。据此,一些传媒把关注点集中在“首次对男性生育权作出认可”、”妻子再也不能剥夺丈夫生育权”的价值定位上。但有关专家说,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妇女可能基于丈夫的要求被迫生孩子。为了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联合国的人权文件和我国的法律才特别强调女性的生育权。这里有一个前提,即男人的生育权利是不言而喻的,故特别规定妇女享有该权利,使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在法律上与男性强势群体平等起来。因此,新出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关于“公民有生育的权利”的条款解读为“首次对男性生育权作出认可”或“妻子再也不能剥夺丈夫生育权”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