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蒋捷词的研究中,其词派归属和艺术风格历来是众说纷纭的焦点.从语言层面对蒋捷词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后,不难发现蒋捷坚持的是"本色当行"的词法,抒发的是泛着冷光的寂寞情怀,追求的是幽深婉曲的艺术效果.他与姜夔和吴文英有着较深的艺术渊源关系,所以其词从总体上讲并非所谓"豪放词"之余韵.  相似文献   
2.
姜夔自编《白石道人歌曲》的编集方式和多次游越地并作词,可以看出姜夔对越地山水、文化的向往和喜爱。对比姜夔的书法著作和诗学著作,可以知道产生于越中的、楷法谨严、潇洒秀雅的二王书法,对姜夔"古雅峭拔"的审美意识产生了强烈影响,他书学思想与诗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姜夔的词作与其诗学思想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诗学思想主要探讨诗歌创作的法度和创新,而词作也在守法度的基础上,达到自然高妙的创新风貌。这既符合词人的主观要求,从宏观上看,又体现出诗词创作的相互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姜夔是词史上名副其实的经典词家,他以清刚、疏朗、清空、骚雅等美学风神别开生面,影响深远,艺术成就颇高,确可称一代巨匠。他流传至今的50余首作品中,《暗香》是一首颇具影响力的经典名篇。《暗香》能穿越时空,成为词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的原因是很复杂  相似文献   
5.
姜白石词独诣之美,在于舒发灵心秀怀之思,极尽要眇馨逸之致。其以出于江西诗派的手笔匡救妩媚之气,用含蓄蕴藉以弥补粗犷嚣喧之风,凭硬笔高调独铸清劲、隽淡、峭拔之境,为前人词中所未有。其立意取向理趣,章法专主疏宕,诗意的空濛提供了回旋之余地,造成一种清空境界,“雾里看花”实为其魅力所在。从艺术美感而言,显示出清简、和永、秀洁的“中和之美”,乃“自有一家之风味”。在中国人文化心灵的发育史上,白石词代表了中国词人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成熟直至强化的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6.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在宋代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的历史大背景下,其思想中渗透着佛、道二家相融并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趣,反映了宋代文士独有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性格。文章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对姜夔的佛禅思想做分析,进而对姜夔思想和心灵世界中的佛禅因素及南宋文士佛禅因缘背后的文化现象做了解和探寻。  相似文献   
7.
谭宇宏 《学术交流》2007,(9):144-147
相对于周邦彦词、辛弃疾词,苏轼词对姜夔的诗词创作影响更大。这不仅表现在二人均心仪"晋宋风度",还表现在二人的词作均题材丰富,风格清雅。然而,虽然白石词在继承东坡词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发扬了其情致高雅的一面,但由于重于"精思"、运笔雕琢,遂不似东坡词那样浑融自然、感人至深。而东坡填词之所以能够"不复措思",与其深谙"无住"之禅理有很大关系。相比之下,姜夔一生与佛家的因缘并不深厚。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清雅"一词溯源辨流,认为南宋词坛以姜夔为首的词人创作群体致力于追求一种与世俗社会迥然不同的高雅的审美趣向,与前代诗人追求清雅的艺术精神及佛教徒崇尚清雅的思想颇有暗合之处。此外,历代词论家也多以"清"、"雅"二字来评价姜派词人的词风。文章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将之命名为清雅词派。对于清雅词派的发展流变、成员构成、审美趣向、词学发展史的定位,文章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词前的小注或小序叫做题序。宋代题序从张先到苏轼 ,再到姜夔 ,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演进过程。它从简单地说明作词的时间、地点 ,到描述作词的缘起、背景及阐明词意 ,再进一步发展成为可独立成篇的微型散文。题序与词本文交融一起 ,珠联璧合 ,相映成趣 ,大大丰富了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