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环境规制是促进企业实施环境保护策略的主要推动力,本文应用犯罪经济学中的威慑理论,分析环境规制发挥治理作用的内在机理,实证研究目标企业环境行政处罚对同伴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验证了环境规制发挥威慑效应的重要途径:同伴影响.以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手工收集的2007年~2015年间企业环境行政处罚数据,实证结果显示:目标企业环境行政处罚增加了同伴企业的环保投资,即通过同伴影响路径,环境规制产生威慑效应.此外,企业规模、处罚性质以及媒体报道等因素影响环境规制的威慑效应,具体体现为被处罚企业规模大、处罚严厉以及媒体报道,对同伴企业的威慑效应更强;行业竞争作为一种外部机制,有助于强化环境规制的威慑效应.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实施环境规制中提高处罚确定性、典型性、严厉性,以及舆论监督与行业竞争能够增强同伴影响,提高环境规制威慑力.  相似文献   
2.
最新国家法治政策对惩治食品安全犯罪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食品安全类犯罪的核心罪名且有关司法案件数量居高不下,有必要从法经济学角度考虑该罪的立法完善。因该罪保护法益的实质性转变,有必要将其调整至“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犯罪构成中行为主体应扩展至“经营者”、保护对象应细化至“孕妇”,并可匹配特定情形下的“非法持有危害食品安全的原料或添加物罪”。相关刑罚体系设计更应关注惩罚的效率与效益,可将过去的“自由刑为主,财产刑和生命刑为辅”的配置,调整为“自由刑和财产刑为主,生命刑为辅”的布局,适时规定更为明晰的职业禁止刑罚,对牟利动机明显的犯罪者加大罚金等财产刑。  相似文献   
3.
惩罚性赔偿是私法体系中执行公法惩罚和威慑功能的制度。在威慑理论的视阈下,惩罚性赔偿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责任。该制度的规范要素是故意和严重损害,具有低适用率和高额赔偿的显著特征。目前,我国惩罚性赔偿体系存在着体系不均衡、不协调的严重弊端。在民商事基本法的层面,《民法典》对惩罚性赔偿进行了制度安排,明确了惩罚性赔偿应以故意和严重损害为构成要件。因此,我国应根据这一制度安排检视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不符合《民法典》要求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进行清理和矫正,以确保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体系的体系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基于博弈论方法的威慑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弈论方法是威慑理论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西方国家威慑理论研究的主流方法.本文总结了博弈论方法应用于威慑理论研究的历史,介绍了国外新近研究的进展,简述了应用中 的一些争论.  相似文献   
5.
胡波 《领导文萃》2013,(7):47-50
大国的相对安全与烦恼威慑,尤其是相互核威慑曾是冷战时期和平与安全得以维系的重要支柱。威慑理论是伴随核恐怖而形成的,早期威慑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就是核威慑。但威慑作为实践,却早已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威慑是旨在防止出现某种情况(如战争或侵略)的一种防御性战略,而不是一种威逼他人服从于自己意愿的战略。成功威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支报复性力量、一个确  相似文献   
6.
在反垄断法实施过程中,我国司法与执法针对同一违法垄断行为的规制会发生损害赔偿责任与行政责任的竞合。传统部门法理论强调行政处罚与民事损害赔偿之间的区别,并未考虑在同一垄断违法行为上同时适用行政责任与损害赔偿会导致责任重叠,从而对垄断行为产生过度威慑。法经济学的威慑理论认为,民法中的损害赔偿与行政法中的罚款之间除了有量的差异外并无质的区别,行政责任与损害赔偿具有共通的威慑逻辑,即行为人从事违法行为需要付出的成本高于其收益,这为衡量反垄断法律责任威慑垄断行为的威慑效果提供了评价基础。在反垄断损害赔偿与行政责任竞合的情况下,我国司法实践的做法是并立适用,因而有必要通过合理方案解决损害赔偿与行政责任的适用冲突问题。具体建议包括:授权反垄断执法机构界定损害赔偿责任、协调反垄断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损害赔偿与行政责任,以及承认行政处罚决定在后继损害赔偿诉讼中的证明效力。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