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98篇
社会学   2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儒家文化对东北婚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不断地兴衰更替,在中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却不断向东北地区传播与渗透。儒家文化在东北地区却不断地为历代统治者所接纳,从而对东北的民俗不断地产生影响。就婚俗而言,从汉代《仪礼.士昏礼》的“六礼”传入东北,至晚清时期仍然保持着“六礼”形态,这是儒家礼仪文化自汉代以来在东北地区不断传播的结果。我们看到儒家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也看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东北婚姻民俗所呈现的多彩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今本《仪礼·丧服》篇包含“经”文、“记”文与“传”文三部分内容 ,其“传”文据说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传。本篇每条“传”文之首均冠有“传曰”二字 ,而有些“传”文中间又有“传曰”二字。这些“传”中之“传”被称为“旧传”。有学者认为《丧服传》所引“旧传”当是《礼记》之文。此说尚容商榷 ,这些“旧传”当是比《礼记》与《丧服传》更早的解经之作 ,《丧服传》的撰作也当在《礼记》成书之前。  相似文献   
3.
凌文 《今日南国》2006,(19):30-31
越南巴拿族一些地区流行夫随妻居,由此而引申出捆绑娶夫的婚礼习俗。婚礼前,新娘家派人到新郎家接新郎,而新郎在他们到来之前早已躲起来。当迎娶新郎的人酒足饭饱之后,会四处找寻新郎,新郎会被五花大绑带回新娘家举行婚礼。越南的这一习俗有点抢婚的味道,但是族人则将其视为新娘可以永远绑住新郎的真心。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有嚼槟榔的嗜好,京人还把槟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都要送上一颗槟榔以示尊敬。在越南,有几个民族特别是苗族都有抢婚的习俗。当某一个男子看上某一姑娘后,就准备好财物去抢亲,将姑娘绑好抢回家中并看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礼学史上,东汉末年郑玄礼学的兴起,根本性地改造了两汉礼学观念,并对其后的经学史、文明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汉经学中,礼是五经中之一种,而不是五经共同的基础,礼是冠、婚、丧、祭等具体礼仪之学,而不是一套无所不包的政教大典,礼唯有士礼,且是完书,而无天子、诸侯、卿大夫之礼。郑玄改造礼经,将礼经从《仪礼》变为《周礼》,改变了对"礼"的认识,"礼"不再只是礼乐,而且更是制度,礼乐与制度,遂合二而为一。郑玄以《周官》为体、为本,《仪礼》为履、为末,其实质是以《周官》之制度,吸纳《仪礼》之礼乐,以《礼记》为这套礼乐制度的解释,从而重新塑造一个可以构成一代大典的"礼乐"体系,构建相对完整的"周公之法"。  相似文献   
5.
汉末以来,《仪礼》诠释与建构进入全新模式,礼学开始跳脱《春秋》学统摄,寻求自我体系建设的突破,最终实现了内容与功能的分化:一方面是仪典构建原则重新厘定,另一方面是治世经义理据重新建构。这种诠释手法建立在仪节诠释的基础上,包含了文、事、义的重新整合,意在建构一套全新的社会性仪礼规范。郑玄对《仪礼》所记延请仪节的界定,是其校订经文、厘定礼义的典型案例,郑玄此举为社会生活建构起了通贯今古的实践法则。这种对规范法则的精细化处理在汉唐经学转型中具有代表意义。郑玄《仪礼注》所做的这些工作,是汉末经学开始走向社会仪制整体建设的重要体现,此尤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与韩国的婚俗具有各自的风俗与民族特色。婚姻习俗不仅能体现当代社会的面貌,而且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价值、风俗习惯以及思想观念,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论述了中韩传统婚俗形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找出了两国婚俗的不同点和产生这些不同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滇省夷人图说》是清嘉庆时云贵总督伯麟主持编修的云南民族图册,该图册描绘了云南108种民族的外貌特征、生产生活场景,以及风俗习惯等内容. 《滇省夷人图说》中有12幅记录少数民族婚俗的图画和图说,本文从聘礼、迎亲习俗、媒妁以及通婚圈四个方面入手,解析了图中所反映的清中期云南民族的婚俗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周代宗法制社会里,婚恋行为虽被主流社会以婚礼的形式加以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种原始婚恋习俗的彻底灭绝,相反,它们仍存在于周代社会。春秋时期,随着理性精神的觉醒,这些风俗对上层的礼产生强大的反作用。由蒙昧时代的原始婚俗发展到文明社会的婚礼,标志着社会理性对人类原欲的约束,而春秋时代原始婚俗对礼的反作用,则意味着被礼压抑的人性本然状态及原欲的适当表露和渲泻。从人类社会进化的角度观察,二者同样具有合理性。后者带有浓重的颠覆性、全民性、狂欢化特征,是春秋节日歌会和歌俗的基础,而节日歌会、歌俗又是催生《诗经》恋歌的温床。  相似文献   
10.
散布于非洲或一些海岛上的土著部落,人们千百年来遵循着很多奇怪、甚至野蛮的婚俗。与充斥着争吵、外遇和离婚的文明世界不同,那些部落的人们在婚礼前要经历一系列考验,婚后要受到种种习俗的约束,往往生活得很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