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09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169篇
管理学   1478篇
劳动科学   61篇
民族学   209篇
人才学   241篇
人口学   39篇
丛书文集   4500篇
理论方法论   963篇
综合类   8560篇
社会学   1283篇
统计学   89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542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420篇
  2015年   712篇
  2014年   1286篇
  2013年   979篇
  2012年   1197篇
  2011年   1334篇
  2010年   1219篇
  2009年   1205篇
  2008年   1283篇
  2007年   991篇
  2006年   864篇
  2005年   748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496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
民族志一度是研究者专业生产他者知识的手段与途径,但在反思传统与顺应新潮流——互联网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一直以来研究者自己也是民族志的研究对象,互联网兴起之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研究者的身份发生了显著转变:由自己是主体,被研究者是他者,转变为双方是平等的交互主体;由认识主体转变为实践主体;由主动的实践者转变为静默的潜伏者等.网络民族志中研究者身份的变化,为新的研究伦理关系的出现开辟了道路,即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既是学术研究的手段,也是学术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党媒联动发挥了党媒的优势,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力,也使党媒的传播形式有了变化,即高水平、高层次的采集单次化和传播多元化的全媒体传播.但是,当前党媒联动还存在一些问题,探究媒体融合视域下党媒联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机构优化、集成创新、跨界融合等方面虽有一些成功经验及创新性做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去解决.文章立足"学习强国"融媒体平台的价值构建,从多层面进行思考.在功能优化与价值重构上,文章认为既要构建圈层,又要重构场景;既要技术驱动,又要创新话语;既要动态管理,又要有机制和政策保障,从而多维度、多角度联动构建,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6.
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是以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为前提的。在全新的社会制度下,知识分子虽然在理论上与工农兵具有法律上平等的社会地位,但在现实中他们又不得不接受"人民"的改造。在工农群众面前,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知识分子的"道德自卑"和强烈的罪恶感。因此,自觉地向工农兵学习,成为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获得道德救赎的唯一出路。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情感认同是一个时代的选择,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义务和道德职责。  相似文献   
7.
普里什文哲理散文中所具有的预言式生态思想与环保理念备受当代“生态文学”理论家的青睐。但他热衷描写狩猎场景的猎人情结却又遭到新世纪中“生态伦理”理论的诟病。其实从文本的本体性观念来理解,普里什文的诗性自然情怀、生态观念与他的猎人情结并非只有冲突的一面,他所表达出的是人对大自然万物之本能与道义之间的尺度衡量,而这种衡量也可反观当代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的现状,实际上表达出一种更为深刻的天人关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时代,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工具助推着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社交媒体和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政治传播的目标和策略上展现了独特的依存和"共谋"关系。社交媒体的使用挑战了旧媒体的传播逻辑和传播形式,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信息传播、选民动员、社会舆论引导、政党领袖形象塑造、政绩和合法性宣传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传播策略上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紧紧围绕民粹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注重民粹主义的风格和修辞,并基于道德和身份框架设置议程,以实现民粹主义目标。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以民众的名义试图构建政治纯粹性的集体幻象来掌控权力的同时,也给欧洲的民主制度、民众心理、政治秩序和政党格局带来了一些现实的隐忧。在新的媒介传播平台推波助澜下,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未来的发展动向值得持续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9.
10.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来看,资本逻辑导致现代人的异化。作为社会中人的思想引导与思想反映的媒介,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资本逻辑下的媒体变革中,政府宣传策略又会出现什么改变,用以适应已经异化的"传播者"与"受众"。从以上分析,推论出资本逻辑是美国商业媒体的决策前提,政府机构正是利用这一点实现了与其的互惠互利,从而让国家意识形态顺利进入媒介。资本不仅仅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我们要利用好这种资本逻辑,分析中国媒体的走向,准确把握政府宣传策略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