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春秋时期的媵制及其盛行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指一个贵族男子娶妻 ,这个妻的侄、娣 (妹 )也随同她一同陪嫁 ,这侄娣随姑、姊同嫁一夫的婚俗 ,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和士大夫中相当盛行 ,对春秋时期的政治联盟、社会稳定和婚姻外交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制度的盛行 ,不仅与史前文化的遗存及西周春秋时期的宗法继承制有关 ,而且与春秋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2.
商周妇女称谓及婚姻制度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商甲骨文与金文以“帚”字加女子的国族名或国族姓称呼已婚成年女性,而周代文献和金文则多以国族名加国族姓呼之。凡诸候嫁女,同、异姓诸侯均可以其女之。有些诸侯国间保持着长期多代的互通婚姻关系以结成稳固的姻亲同盟。  相似文献   
3.
孔母“额征在”,史称大贤德,并谓出身曲阜望族。究其竞:贤德是真,望族则假─—突出贫贱的最低阶层者也。本文先从先秦紧要制度“姓氏制”入手,考辨了“颜征在”一名虚豁失真,仅只是一位颜氏大家族名下的下女;继而以春秋贵族婚制“婚制”考论了她在家庭内地位之卑贱;然后又佐以她的亲密女伴─—贱妪及孔子本人“吾少也贱”的有力材料,确证孔母突出败民阶层,从而论证孔子亦属践民出身。此与历古迄今一致认定“孔母孔子出身贵族论”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4.
5.
云南民间多有"徐文长故事"流传,但关于徐渭与云南之真实关系率多失察.据<徐渭集>中本证和云南地方志相关记载,考渭之生母和嫡母皆为云南江川苗有文、有秋兄弟之女,她们或以妾方式合嫁渭父.诸多徐渭研究者称其嫡母曾将其生母"改嫁"他人之说,实属无据.考渭之交游亦多有宦滇人士.故徐渭一生,多有涉及云南之重要言论,其著作文章亦多具"云南情结".值得深入关注.  相似文献   
6.
春秋制不是汉儒所谓侄娣从嫁或他国以女陪嫁。有两类:娘家嫁女之是以臣妾财物陪嫁。一国嫁女他国来是诸侯相互在对方嫁女时赠送贺礼——亦臣、妾、器类,属于列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活动,并非他国以女陪嫁的婚姻行为,无国数和同姓的限制。春秋同时存在和侄娣从嫁两种嫁女的礼制,但是二者内涵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7.
所谓陪房就是旧社会随同主子姑娘出嫁到婆家的男女仆人,他们是主子姑娘嫁妆中的一部分,因此也可以说是主子姑娘的一种特殊陪嫁品。陪房是我国古代一种十分重要的婚俗现象,这种以人作为陪嫁品的习俗,其实也是整个人类不平等社会婚姻习俗中的一个共同现象。我们在文章中主要考察了这种陪嫁习俗在我国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以及它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归妹》卦媵婚制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是商代至西周春秋时期诸侯贵族之间盛行的一种婚姻现象,通过对《归妹》卦卦爻辞与《春秋》、《左传》、《诗经》等文献的参互考证,对爻辞进行了正确阐释,认为《归妹》卦反映了当时婚制的实际情况,其爻辞揭示了婚制的某些鲜为人知的特殊礼制习俗。纠正了对《归妹》卦某些爻辞的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清初孝端后与孝庄后姑侄共嫁一夫的历史事实并不令人费解。这一婚姻现象与中国历史上婚制度大体上属于同一类型婚姻形式,是产生较为古老、较为普遍且持续时间长久的婚姻习俗。同时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观之,它属于姊妹共夫制婚姻范畴,这也是一种在初民社会中较普遍存在的婚姻现象。从人类婚姻史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观察,孝端后与孝庄后共嫁一夫的婚姻形式,与华夏族形成早期及初民社会中的婚姻形态大致相同,因此它只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背景下的产物,因此是合理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此外,用摩尔根群婚制理论来理解和解释这一婚姻现象是不妥当的,因为摩尔根的这个理论本身就不是通过对具体事实的研究而来的,是他的一个推论。不能将姊妹共夫婚视为人类社会婚姻的普遍状态,只能是一部分人的个别婚姻。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即使在原始民族中一夫一妻制仍是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0.
崔文恒 《阴山学刊》2008,21(6):16-21
“自传”说者拿历史上曹雪芹的家人一一比附小说《红楼梦》中贾家的文学形象,混淆了文学和史学的界限。贾救在荣国府的位置是妾矮制度造成的,他是庶出的长子。虽然袭了荣国公的再传爵位,却没有财产继承权,所以不能住在荣国府的正院。由妾制度产生的嫡庶矛盾尖锐复杂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其核心内容就是时财产和权力的争夺。这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它从内部腐蚀贵族大家庭的肌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一个又一个贵族大家庭走向覆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