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也许,与相爱的人一同探索与追寻,第三地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分裂而是补充,不是破坏而是修复,不是放纵刺激而是安宁幸福。  相似文献   
2.
干部统计工作是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干部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提高统计队伍素质,改进统计手段,认真进行统计分析,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使干部统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加强了部门统计与政府统计的业务联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世贸组织的加入,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人才管理的需要,必须从统计指标、统计方法、工作基础、计算技术、数据的分析、统计资料使用以及统计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思考和探索。一、干部统计工作的现状1、…  相似文献   
3.
4.
劳动关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其和谐程度关系到职工、企业和政府"劳、资、政"三方的切身利益。现阶段,我国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的新常态时期,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劳资"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资、政"三方对劳动关系调整和重构诉求多样化进入了新常态。针对新常态下劳动关系运行的现状和问题,从"劳、资、政"三方视角研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相关对策与实施路径,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是联结人民群众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人民群众通过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在线业务办理,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塑造廉洁政府形象,方便人民群众,其建设水平与服务力度关乎国计民生,对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快速发展,融资租赁已成为建设期工程筹资的重要来源之一,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其中售后租回融资租赁方式就是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本文就售意租回融资租赁有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企业实际应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财产权获得了私法上的主体资格,导致资本的人格化、人资平等问题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业是资本人格化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人资平等理论不利于商法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我们应确立人资区分的合理态度,避免人资混杂的现象发生,确保商主体与民事主体不发生混淆,保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建立商法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9.
10.
葛亮 《河北学刊》2004,24(5):99-104
在汉代,所谓的民族"和亲",是指有仇怨、相互战争的民族,彼此商定,捐弃仇怨,消弭战争,进而缔结和平亲近的民族关系.因此,在和平时期的西汉竟宁元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本是巩固、强化汉与匈奴的政治整合,而并非什么民族"和亲",因为汉代史籍中从未出现过"昭君和亲说".然而,随着"和亲"词义在北朝隋唐之际的衍增,民族"和亲"与跨民族的"政治联姻"叠为一体,于是,王昭君出嫁就被唐代的学者引申联想为是一次民族"和亲",从而世代流传,延续至今,遂成定论.事实上,"昭君和亲说"既无助于阐明王昭君嫁呼韩邪单于的真正历史意义,又会导致人们在释读汉代史料时思维混乱.研究汉代历史,应该摒弃"昭君和亲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