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92篇
  免费   627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管理学   3074篇
劳动科学   170篇
民族学   803篇
人才学   699篇
人口学   92篇
丛书文集   5749篇
理论方法论   1014篇
综合类   11496篇
社会学   1842篇
统计学   300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82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681篇
  2014年   1405篇
  2013年   1251篇
  2012年   1380篇
  2011年   1697篇
  2010年   1511篇
  2009年   1631篇
  2008年   2911篇
  2007年   1717篇
  2006年   1246篇
  2005年   1203篇
  2004年   1184篇
  2003年   1131篇
  2002年   926篇
  2001年   827篇
  2000年   652篇
  1999年   313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甫写于唐大历二年(767年)秋天的《登高》诗,虽是其晚年凄凉与孤独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但诗中却充满着令人激动的气势.这种气势不仅源于杜甫对登高文学传统的继承,亦是其晚年面对迁逝之感时昂扬生命意识的展现.除了感时伤事,诗中还深刻蕴含着杜甫晚年的壮阔情怀以及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与夔州相对安定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更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吴少婵 《办公室业务》2020,(6):126-126,133
供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收集各地的用电信息,并为居民提供稳定的供电服务,保障社会居民的用电质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收录的信息数据以及各种文档比较多,需要建档保存,以便为供电企业运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尤其是在信息化逐渐普及的关键时期,提高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就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清代都柳江河道疏浚以来,人群流动日趋频繁,位于都柳江下游的葛亮寨因商业化发展吸引了不少移民经商定居,其中包含了部分由都柳江上游及支流迁徙至此的苗民和侗民,其族群身份与认同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呈现出复杂性与模糊性。文章以葛亮寨的苗侗移民为着眼点,探讨其如何经由对孔明这一形象的演绎重构"村落历史",并透过一系列仪式实践建构和表达"我群"身份认同,进而将文化带入族群问题的讨论,试图说明族群意识的形成既与社会历史过程有关,同时也是文化创造与重构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4.
政府积极与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找到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案,方可实现“双赢”。“邻避冲突”的内涵与特征“邻避”(Not In My Backyard,NIMBY)一词起源于西方,是美国学者O’Hare在1977年最先提出的。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害怕核电站、垃圾处理站等产生的环境风险,反对设置这类公共设施,称之为“邻避设施”(李永展《邻避症候群之解析》,《都市与计划》,1997年第1期)。而因这类设施引发的抗争就演变为“邻避冲突”、“邻避  相似文献   
5.
6.
被称作“存在主义之父”的祁克果关注的实际上更多是“个体的人的生存”这一基本问题,而并非由他肇始的存在主义思潮中纷繁不一的各种“存在”问题。从西方哲学史上对“存在”问题的探讨出发,通过梳理祁克果对施莱尔马赫和黑格尔关于“存在”和“生存”等概念的扬弃,找出祁克果生存思想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中国"一词具有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政治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认同亦指向这几个维度,它们常常交织混杂在一起,互为因果、密切关联,在历史上因时因地因族而异,在不同情势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叠性"。清前期从努尔哈赤到乾隆时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统治者深入思考夷夏问题和正统问题中不断强化,"中国"一词的"国家"内涵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清人国家认同的自然符号。清前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认同形成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为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做好了历史准备,为中华民族在近代实现整体认同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8.
了解城市青年对社会群体间冲突的感知,并找到产生这种冲突意识的根源,对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公平感是影响城市青年社会冲突意识的重要因素,以往学者未关注的信任因素也对冲突意识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政治信任"和"一般人际信任"因子,所以,对政府权威机构的信任和社会一般他人的信任都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青年社会冲突意识。  相似文献   
9.
10.
该文试图从甲骨文、金文的角度,对殷商的原初史料进行解读。近年来在殷墟以外的周原,陆续发现了原初史的甲骨文新资料,这些实证表明:原本落后的周族始祖,并未延续夏族独自发明的特有的文字系统(迄今考古学未能证实其实际存在),而是继承、使用了敌对的殷商王国的文字——甲骨文。20世纪我国考古学诞生之后,在古文献学传统的记载中,尧舜禹、夏王朝是"文献学存在"的;然而在考古学的意义上,偃师二里头文化仍不能验证"夏王朝"的"考古学存在"即历史真实存在。今后我们还应坚持强调年代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原初史提供更多的、合乎科学思维的考古数据,作为进一步研讨的坚实基础。该文试图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来解读殷商世系和天干十日的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