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7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54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罪者的清白     
男女间的关系,最纯洁而自然的,自然是“男女关系”。两情相悦,人之性也,圣贤凡俗莫能之外。且不说《圣经》的雅歌,印度的《爱经》,中土的风雅颂诗三百,英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不也是Jack has his Jiu(男欢女爱,天经地义),可见人不过是人,毕竟是人,终究是人。非要人“存天理灭人欲”(非指朱子本义),其实不免逼得人只好去通奸,死水微澜,  相似文献   
2.
关注“优存”的赏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美学凝结着关注人格提升的生命意味。这种特征尤其表现在赏美观照与鉴赏)观念中。其基本视野是把对自然的现照当作人生现照,把自然界看作人的生命发展与完善即优存的源泉和动力;道、儒、禅三大美学流派由于看待主客体交融共生的模式不同,分别形成了养生、养性、养心的优存追求;而悟生与畅生的现照方式,则是中国古代美学的赏美之道。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认真读了周立群和李家祥教授主编的《滨海新区发展报告·2013》,深感出版这一著作非常必要。多年来,许多专家和研究人员就滨海新区的发展原因、思路和途径等作出了很多有分量的研究,新区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突出实绩。以发展报告的独特方式为载体,记载和展示这一波澜壮阔的进程,是天津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据我了解和读后体会,此发展报告具有以下突出特点。第一,这是第一本独立公开出版的滨海新区发展报告。基于编写发展报告的特殊作用,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现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的前身)自1997年开始每年编纂《滨海新区发展报告》,内部印刷发行,以介绍每年发展状况为主,图文并茂,用于存史咨政和交流宣传。2009年新区政府成立之后,根据需要,又于2010年始每年编辑《滨海新区年鉴》,将"滨海  相似文献   
4.
2011年,欧阳修研究领域有一件大事,就是日本九州大学东英寿教授在该年度日本宋代文学研究会上宣布,他在天理本《欧阳文忠公集》中发现了其他版本欧集所没有的欧公书简96通。这个消息一公布,就在中日学术界引起了震动。随着96通书简在《中华文史论丛》(2012年第一  相似文献   
5.
青海古称"边外"之地,地方志编纂起始较晚,为数甚少,且佚失严重。史志界为了还原历史,通常将具有方志性质的史地杂著也归入方志之列,因而产生了一些取舍上的差异。本文就清代以前青海所纂方志及其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研究整理,对其内容、版本及存佚状况一一考述,以供青海史地研究者参阅。  相似文献   
6.
"新感觉调和者"施蛰存用乡土情结书写迥异于刘呐鸥与穆时英的"城与乡"。"回乡"中有想象性的"返乡"与现实版的"下乡","进城"则统一流露出辛酸与悲哀。如此,若简单概括施蛰存对城与乡的感情是二元对立的未免显得偏颇,作为"都市异乡人"的施蛰存自己也挣扎于对待城与乡感情的双重否定。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虽以批评朱子起家,但也继承了朱子天理思想。在阐释良知时,阳明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从天理的角度来说的;在天理、人欲之辨上,王阳明也承袭了朱子的基本立场。阳明对朱子天理思想的继承为良知的客观性、普遍性作出了有力论证,也带来了问题。首先,以天理为心之本体、为至善者,以人欲、私欲为恶,这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在“去得人欲,便识天理”的论调下,理与欲就处于非此即彼的关系中。如此,感性欲望的地位就不得独立,意义就不得彰显。其次,以超验的天理诠释良知,会使作为人内在成德根据的良知抽象化,从而使阳明心学陷入二重性的困境,在学理上有走向分化和破败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家资本困境一般是资本积累不足的供给缺口,而我国表现的却是既有供给缺口,又有需求缺口.这种互为矛盾却同时并存的资本双极困境,体现了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资本困境的特殊性.通过实证检验,指出我国资本双极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资,其次是自筹性的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9.
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他更多地依恋于传统,其创作表现出传统美的特色.其创作风格的独特性以及相对于新感觉派所表现出的游离性,还有他不承认自己是新感觉派作家等等,都表现出他与日本新感觉派"异端"分子川端康成的类同,且其创作明显受到川端康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二程集》中,程子曰:天下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非本恶,但或过不及便如此,如杨墨之类。[1]从字义理解,天下善恶都是天理,这样说等于认同了善与恶都是符合天理的,此义与黑格尔说的存在既合理同出一辙。对于程子来说,要他承认丑恶存在的合理性或者让他身处丑恶世界而熟视无睹,这显然是对其人格的侮辱,是极其不合情理的。因此,以存在既合理来理解程子之义,无疑与其本意相去甚远。要准确理解天下善恶皆天理,必须把此话放到程颢的理论体系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