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伏园评传》吕晓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晨报》副刊在孙伏园编辑时期所形成的传播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同时揭示了这些特点与当时文化背景及孙伏园思想、个性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呐喊》编集中为各篇小说"补记"了篇末日期,"双十节"是贯穿始终的隐形线索。《呐喊》各篇作品发表的五四新文化语境,使得小说家的辛亥、民初体验处在被五四挤压乃至覆盖的状态。鲁迅由张勋复辟事件激活了自民国元年便已开篇的"头发的故事",并将其扩展为《呐喊》的整体脉络。由"感今"而触发的"怀旧"一开始便是《呐喊》的写作动力,与"时事"相重叠的"历史"则构成了《呐喊》单篇文本的生成机制。在《呐喊》的出版过程与版本变迁中,鲁迅借助现代出版印刷媒介实施其艺术构想。印刷字体的细微差异既揭示了小说家将围绕"头发的故事"而展开的"双十怀古"题旨,与典型的五四语境相融合,也为新文学"善本"的选择提供了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4.
《领导文萃》2007,(12):124-124
鲁迅先生的大作《阿Q正传》是在北京《晨报》副刊边写边连载,副刊的编辑孙伏园因此而与鲁迅先生接触频繁,过从甚密。先生逝世后,孙极为悲痛,便用先生著作中及先生所主编过的刊物名缀成一挽联,以表达自己无限哀思:  相似文献   
5.
都市报副刊具有广泛的受众,如何占领副刊这一文化阵地,起到引领、宣传本地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民国时期“副刊大王”孙伏园和萧乾的编辑思想,探讨了当代都市报副刊的文化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