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典叙事诗中最伟大的作品,而此诗的创作年代、艺术特色等重要问题,历来有较多疑问。本文从此诗的艺术特征入手,辨析、比较其叙事诗体与印、欧史诗风格的异同,说明《孔雀东南飞》在其程式、场景的铺衍反复以及"非一致性"等特征上,与史诗并无二致;并依此可以略窥中国古典诗歌之中另一潜在的"叙事诗"的传统,它与占主导地位的抒情文学"大传统"相比,多呈现出一些"异质"的因子;并在抒情传统的抑制、影响之下,或消泯,或转化,以致其真实面目不可具睹。  相似文献   
2.
从藏王松赞干布时起,汉地僧人就通过不同的渠道不断进入吐蕃社会,致使汉地的佛教思想在吐蕃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直至以摩诃衍为代表的汉地佛教禅宗顿门派传入时,使这一影响达到鼎盛。虽然在“顿渐之诤”中摩诃衍失败,但汉地禅宗教法对吐蕃社会的影响并没有断绝,并一直影响到后弘期形成的一些宗派体系和思想  相似文献   
3.
"家国叙事"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叙事传统,承袭中国文化中"家国一体化"的理念,在不同时代中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中国电影诞生初期,形成民族寓言下的"家国同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国叙事"发展为政治图景下"国显家隐"的范式。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浪潮中,家国题材电影形成历史反思与诗意的人性化"家显国隐"书写模式。在新世纪互联网语境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下,家国题材电影生发出新形式,并不断更新其美学风格与具象叙事手段,激发出当代电影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一、摩诃衍那传法背景吐蕃王朝时期的佛教,既受到印度、尼泊尔佛教影响,又受到西域和汉地唐朝佛教的影响。自从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吐蕃时,佛教就成为汉藏文化  相似文献   
5.
形式语义学将形容词视为从一个属性集映射到另一个属性集的函项。形名组合衍推模式的不同反应了映射作用的差异,形容词便可以据此分成语义交互式形容词和语义类属式形容词两类。而传统上基于此标准分出的否定式形容词和非否定式形容词都应该归入语义类属形容词。  相似文献   
6.
企业演化研究:从"生命物性"到"生命人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已有的企业演化研究主要从"生命物性"的视角,将企业视为完全的自然生命系统,纯粹用生命系统及其进化的原理与规律来分析企业成长的演化机制与规律,忽视了企业的人文生命性质(即"生命人性"),因而无法解开企业成长之谜.文章指出,企业演化研究应当基于企业的人文生命性质(即"生命人性").从企业与环境互动的视角,以企业文化的传衍与变革为逻辑主线,来考察企业的成长演化问题.可能会对企业的成长演化给出更符合企业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郑珍山水诗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宋诗运动前驱郑珍之山水诗,以描写黔、湘山水景物、“凿破南荒千古閟”,于近代诗坛独树一帜。其人生前期以纯山水诗居多,后期则与君国忧及战乱紧密相连,但与政治改革无涉。其山水诗风格以平易自然为主,又不拘一格,至于人评其诗“生涩奥衍”,只是其风格之一而已,不可以偏概全。郑珍山水诗在艺术表现上颇多独创之处。  相似文献   
8.
对于李贺诗风的推崇和仿效,是宋元之际江南诗坛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对宋元之际李贺诗风在江南地区的流衍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流衍的方式、特点以及流衍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藏史载,吐蕃汉印“法诤”后,汉地禅宗败北并被逐出吐蕃,但敦煌藏文禅宗文献表明,至少吐蕃后期,禅宗不仅在活动,还发展出一条藏人的禅宗传承———善知识传承。如何解释史料与史实间的矛盾?吐蕃时期禅宗传承是怎样一种发展样态?禅宗传承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认为吐蕃禅宗传承活动的中心区域在藏语称作″玛域″(青海东部之黄河流域),即吐蕃时期称作″宗哥″(讼割)的地方,10世纪以后,该地遂成为后弘期下路弘法传承的策源地。吐蕃禅宗的传播与摩诃衍相关,其弟子虚空藏及再传弟子益西央是吐蕃禅宗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0.
谱身与谱道是清代衍圣公纂作族谱时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折射出是安于圣裔身份抑或争入道统谱系的纠结状态。结合孔府档案所藏孔氏族谱、衍圣公和时人论述,可以看到:清代以前孔氏族谱重在考世系,叙尊卑,以此来表先德而合全族;至清代则变为锄非种,辨窜冒,强化内外孔之别和真伪孔之分。同时,在清代衍圣公的深层意识之中,还暗存着某种以道统自居及以传道自任的使命感,每当政治控制稍显宽松或儒学发展受困时,此一暗流就会浮于面前,故谱身只是表面功用,谱道才是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