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0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孙权     
孙权承继父兄之业,年未弱冠而有江南,封王称帝,为政50余年。他善于用人,尤多御将之能。善谋大局,两手对山越,能屈能伸对曹魏,最终以武力把刘备赶出荆州。善于施恩,文武大臣愿为其用,甘为其死;善于用威,不用鲠臣为相,不置长久性军帅,地方上实行军事统制制度。立法严峻,刑辟重切。拓疆土,开发经济,为江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晚年,政有多失。两次试图整顿吏治,皆因所用非人而失败。  相似文献   
2.
寻根徽州     
《徽州社会科学》2009,(10):52-53
有史以来,涉足、过境、逗留、乃至生活并落籍徽州的太子不在少,先后曾有吴王三太子、孙权太子、李唐太子、皇明太子等,宋时的新安名宦、志书巨匠罗愿对此也多有着墨。这里仅就落籍并归葬徽州的吴王三太子及李唐太子胡昌翼的史实及轶闻略作赘述,以期对吴、胡(陇西明经胡)、李等三姓裔孙寻根徽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高敏 《中州学刊》2005,(4):163-165
赐爵制度萌生于春秋战国之际,秦孝公时期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成为比较固定的赐爵制度,实行于秦至西汉时期.到东汉末期是否已经废止,我们不得而知.<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的出土和整理出版,证实了赐爵制度在三国时期仍有残留,同时也反映出孙吴时期赐爵制度对汉制的继承和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是关公威名正盛之际,吕蒙建议孙权与曹操争夺徐州,自己愿意率兵与关羽对战,攻取荆州。吕蒙辞了孙权,回到陆口,早有探马来报:荆州沿河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处皆有烽火台,关羽打襄阳时,对荆州防务不敢松懈。  相似文献   
5.
撰文有误笔,绘画有误墨,皆是常事,如何对待却大有文章。常见的是稍有误墨,立即撕弃。其实大可不必。一个有本领的艺术家其本领就在于临"误"不慌,能够化丑为美。画家邱授臣画《秋塘鸬鹚图》,画成之后,不慎在右上角滴染一点墨,大煞风景。画家对着这幅费时很久的画,颇为踌躇,若毁  相似文献   
6.
,三国时期,吴国借一道长江天险,北拒曹操,西抗刘备,将帅拼死保江东,几十年立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将帅切身体会到了孙氏兄弟对他们的真诚,对他们的高度信任。孙权继承的是兄业,论领导素质和个人才干,孙权既比不上曹操,也比不上刘备,但在真诚信任下属,放手使用下属,特别是在果敢无疑地起用新秀,大胆给青年人压担子方面,他又比曹操、刘备高出了许多。同是军事集团,如果说在曹操那里下级对他是一个“怕”字,  相似文献   
7.
孙吴统治者出身寒微,与儒学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背景不同,表现出轻视儒学、不守礼制、崇尚巫术、喜好驰猎游戏等,在婚姻上则重色轻德。在政治上,孙吴统治者与江东士族屡有冲突。孙权立国后,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虽对江东大族施以笼络,但政治观念的冲突与斗争不断激化。对于留寓江东的士大夫群体,孙氏有所扶持,以作为对抗本土士族的工具。但相同的文化背景与长期的交往,造成了孙吴两大地域士人群体的逐渐融合。  相似文献   
8.
江东士族     
孙权时期,江东士族政权已然形成,豪门望族在吴土势力浩大,影响甚巨。晋室南迁以后,江东士族与渡江而来的中原士族共同维系着南方数百年的士族门阀制度。江东大士族计有十九姓,分别为:吴郡:吴县顾氏、陆氏、朱氏、张氏,钱塘朱氏;会稽郡:余姚虞氏、上虞魏氏、山阴孔氏、谢氏、贺氏、丁氏;吴兴郡:武康沈氏、姚氏,乌程丘氏;义兴郡:阳羡周氏、许氏;丹阳郡:秣陵纪氏、陶氏,句容葛氏。其中,顾、陆、朱、张四氏在东吴时,多出名臣,家族鼎盛,莫与之比,为江东士族之冠。 …  相似文献   
9.
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带着平定北方的余威,领大军伐吴,他给孙权修书一封,可谓文采飞扬,豪气勃发: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唐诗的兴盛与六朝诗歌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不仅从六朝诗歌中吸取营养,而且大量借用六朝历史典故来做比喻,大大丰富了唐诗的内涵。解读唐诗中关于孙吴之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甘宁、陆逊等人的典故,研究当时之历史,可以以诗证史,开展文史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