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65篇
  免费   2102篇
  国内免费   668篇
管理学   4634篇
劳动科学   732篇
民族学   1918篇
人才学   1515篇
人口学   238篇
丛书文集   18736篇
理论方法论   4162篇
综合类   49875篇
社会学   8879篇
统计学   846篇
  2024年   361篇
  2023年   1428篇
  2022年   1440篇
  2021年   1912篇
  2020年   1943篇
  2019年   1684篇
  2018年   853篇
  2017年   1452篇
  2016年   1810篇
  2015年   2902篇
  2014年   6284篇
  2013年   4912篇
  2012年   5385篇
  2011年   8014篇
  2010年   8395篇
  2009年   8051篇
  2008年   7167篇
  2007年   5130篇
  2006年   4509篇
  2005年   3393篇
  2004年   3445篇
  2003年   2833篇
  2002年   2344篇
  2001年   1952篇
  2000年   1365篇
  1999年   724篇
  1998年   462篇
  1997年   330篇
  1996年   291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北江蛮是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重要一支.北江蛮彭氏为"蛮酋"大族历来是学界所热议的主题.北江蛮的族属源流问题虽在争论中出现"彭氏江西说""彭氏土著说"等诸多说法,但北江蛮彭氏应是"土著"与汉人等融合的结果.北江蛮彭氏在地理分布上为忠顺、龙赐、溶州、高州等十八处羁縻州,而非正史所载二十余处.同时,北江蛮彭氏世系记载存在诸多错误,例如自允殊至仕羲乃四世而非五世等谬讹.  相似文献   
2.
在"李嘉图笔记"中,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这是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剥削本质的经济学入口。但是,他更关注这一正确的经济学基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地缺席于可见的近期经济学表象中。马克思发现,一旦李嘉图讨论资产阶级社会中发生的具体经济活动时,这个劳动价值论就会被悄悄遮蔽起来,商品、货币和资本与劳动本身的关系畸变为不同生产物质要素之间的对象性关系。李嘉图不能理解,资本关系不是物,而是一种支配性的生产关系。他无意间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属于资本家的这些物性对象,本质上都是过去工人劳动的产物。并且,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在新的生产过程中的运作,仍然是由活劳动推动的。这一发现必然使马克思走向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3.
4.
5.
路易丝·文奇的著作全面地阐述了从奥维德时代到19世纪初那耳客索斯形象的多重意义,重点分析了神话故事的原型意义及相关联的三个母题:影像母题、错觉(或幻觉)母题和认知母题。认为自12世纪该主题即被确立,此后几个世纪里影像和错觉(或幻觉)母题得到强化。那耳客索斯形象是骄傲的傻瓜,他被虚假的快乐和表象所欺骗,而认知母题几乎被忽略。14世纪的新阐释,那耳客索斯则成为善于遗忘的男人; 15世纪则成为关注美的物质形态的男人; 17世纪强调这一形象的情色和感性元素; 18世纪讨论了两种自恋的区别,一种指向自我认知和对人性的认识,另一种是导致贫乏无知。该著还提出了关于"历史"主题的概念,以及关于题材史作为文学研究方法价值的问题。但该著并未揭示"那耳客索斯"母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杜甫写于唐大历二年(767年)秋天的《登高》诗,虽是其晚年凄凉与孤独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但诗中却充满着令人激动的气势.这种气势不仅源于杜甫对登高文学传统的继承,亦是其晚年面对迁逝之感时昂扬生命意识的展现.除了感时伤事,诗中还深刻蕴含着杜甫晚年的壮阔情怀以及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与夔州相对安定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更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儒学反对武力和战争的态度有异,王阳明及其后学中的用兵者愈发强调兵将的重要性。其军事实践的最大特点是从工夫论的角度融摄兵学。孟子所言“不动心”与“养气”等不仅是文士的修身工夫,亦是兵将必备的心理品质。危险的兵事处境成为一个特殊的修身场域,提升了阳明等人的为学进境。阳明学人的用兵实践是阳明学“事上磨练”之工夫论旨趣的一个生动呈现,既彰显出儒学工夫论的实地用功的特质,又是对传统兵学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