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8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98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南末期的军政危机,通过深入梳理这一时期历史文献的方法,认为:就南末年的大背景而言,景定年间贾似道所推行的"打算法"是挽救南中央财政危机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措施,反映了地方和中央之间的矛盾关系,更深层则是南的驭将政策和制度模式.南末 期军制的变化使得军权下移,而中央和地方在财政上的矛盾则进一步加剧,二者的尖锐对立导致刘整叛.  相似文献   
2.
王运宝 《决策》2005,(4):24-25
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能否因此而走出,目前的困境?下一步乡镇改革的走向是什么?一时间,“乡镇何去何从”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强烈关往的焦点问题。为此,本刊特邀湖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亚平教授、华中帅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项继权教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何开荫研究员,就农业税全免之后的乡镇改革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对话。  相似文献   
3.
马卫东 《殷都学刊》2008,29(4):39-43
春秋时期,郑、、卫三国基本上是因循旧制,任用公族执政。但由于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不同,三国的世族政治亦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郑国世族形成较晚,“七穆”兴起后,郑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诸卿互相制衡、联合执政,使郑国国内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国政治的特点是君权较强,政权下移较缓,君权在与卿权的斗争中稍占上风。直至春秋末期,国政权才完全落入“戴氏”的手中。卫国在春秋早期社会矛盾的焦点是公室内部争夺君位的斗争。春秋中叶,卫国的世族势力壮大,公室与卿大夫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春秋晚期,卫国君位争夺与君卿斗争互相交织,内乱频仍。南氏乘机崛起,并在战国时夺取了政权。尽管春秋时期郑、、卫的政治各具特色,但其总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即经过公室与世族、世族之间的激烈斗争,列国最终均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4.
张琼  曾建生 《学术交流》2007,(4):178-181
乾嘉时期的岭南诗人黎简,对道咸年间的诗派产生过不为众人知晓的影响。黎简在创作实践上宗法诗,其有关创作主张又与诗派理论的基本精神近似,这就是他间接影响诗派的前提。他通过自身与江浙诗人之间的交叉作用,最终使这种影响成为现实。他上承秀水派的钱载、下启其后贤钱仪吉等。通过这种流派的承传,黎简与诗派之间的关联得以发生与凸现,因此,黎简在这一诗体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这种穿针引线的作用理应得到我们的体认与重视。  相似文献   
5.
任聪颖 《兰州学刊》2014,(1):63-67,162
陈寅恪先生所著《柳如是别传》对柳如是与松江名士的交谊考证甚为详备,但也有待发之覆:陈子龙、徵舆、李待问等名士是否曾同在柳如是处宴乐?李雯之《与卧子书》究竟作于何年?《柳如之轶事》所载杨爱情之内容是否属实?柳如是与辕文是否同庚?这四个问题表面上各自独立,实际上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解决第一个问题同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均是考订陈子龙与徵舆何时定交;厘清第三个问题与第四个问题才能较全面地重现柳如是与徵舆的情路历程;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提出均源自对《质直谈耳》所载故事之真实性的怀疑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能对《柳如是别传》有所补充和修正的。  相似文献   
6.
钱锺书依托西方近代以来文学本位的观念,构建起其有异于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的诗歌评价标准。藉此标准,钱锺书对以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歌的评价呈现出与传统不同的阐释路径,但现代诗学观念给他提供新的评判可能的同时,却也因此观念无视诗之"背境"、固守文本而不及历史,而有损其阐释实践的有效性。钱锺书诗学观念的反历史气质,使之重构了传统诗、史关系,他将历史置诸文学视域内进行观察,历史因之被赋予审美的特质而失其所是。这种近乎审美本质主义的做法,使得钱锺书对围绕在诗、史关系周边的传统诗学观念发生了误解、无视乃至反动。  相似文献   
7.
紫语 《女性天地》2014,(2):44-45
卡卡刚下班就自顾自在镜子面前臭美:“又签了一大单子!什么是‘白骨精’?看本小姐就知道了!就是我这种漂亮的白领、漂亮的骨干、漂亮的精英!”  相似文献   
8.
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辽、、夏、金等民族政权政治上的分裂和军事上的对峙时期,但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并未因此而中断。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促进了各游牧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并通过与汉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政治上的相互借鉴、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推进了中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对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由得位的皇帝出面,为因政变致死的皇位合法继承者彻底平反昭雪,或做出必要的政治道歉,还是有利于化解朝野怨气与社会矛盾的。可惜,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历代统治者恰恰缺乏这种政治传统、责任感和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