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制度不仅体现国家治理对于基层社会利益的尊重,而且体现国家成长进程中对于基层社会成员自主判断能力的尊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宪政内容,闪烁着宪政主义的智慧光芒,它能够加快中国宪政建设的速度和降低宪政实践的成本。基层的治理变革不仅需要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经济政治资源进行调整和组合,更需要在宪政理念的主导下进行自治制度的革新。基层治理的宪政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它立足于农村现实的社会背景,将宪政的理念、精神、价值和机理导入农村基层的宏观治理结构中,建构农村基层的宪政治理模式,实现乡村的宪政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2.
民主无疑是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场伟大探索,这一探索是在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同时,它又通过吸纳人类创造的一切良治方式和优秀财富来丰富和完善自身,并从中获得保卫和巩固自己的力量。本文通过辨析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中,这一现代民主已成了我们不可或缺的制度要素和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是措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域。撮据马克思的观点,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政治国家,是法产生的基础。现代法治的实现,必须以市民社会为基础。在我国,要积极椎进法治的进程,就要积极加强市民社会的培育.促进市民社会的成长,以构建法治实现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可以说是对西方传统民主模式的反思和修正.协商民主的当代复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超越既有政治模式的意义及多维价值.政治平等、能力平等和社会自由仅仅是协商民主论者站在西方现实民主的基础上,从公民个体进入协商的视角得出的协商得以有效进行并取得实质性结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在根本意义上,有效运行的宪政和积极负责的公民社会才是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制度性保障)和社会条件(社会支撑).中西协商民主发展的不同理路决定了中国协商民主的进路只能是:通过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和协作型公民社会的培育不断夯实民主基础,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拓展新领域,创建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五五宪草”的历史回顾与宪政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五宪草”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在文化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较量、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五五宪草”虽然没有走出工具性完法的历史窠臼,但对当今中国的完政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从内容和制定过程来看,制订者努力寻求本土资源与西方宪政文化的融合,充分体现出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和平衡;制定过程中,执政当局对于社会舆论给予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使政府与民间在制究过程中形成比较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完草制定者在充分考虑国家的政治生态的前提下,对宪法的实行给予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