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568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72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752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572篇
社会学   236篇
统计学   2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共享发展就物质基础来说,需要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才能得以实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我们要实行共享发展,而我国的现实国情更使得共享发展的要求极为紧迫。共享发展理念在我国当下的社会发展环境之中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2.
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心理咨询与培训形式,为情商教育提供了途径和方法.同时,情商教育为团体辅导提供了理论指导,二者联系密切.本文结合团体辅导的理论,从情商的五个方面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当代中国社会所要建构的理想人格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独立人格。当前现实人格失范的现象比较突出 ,对现实人格进行调适的根本途径是进行社会调控、精神调控和价值调控。  相似文献   
4.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区别不仅在于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同 ,而且更重要的是其内涵的价值选择的不同。本文分析了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内涵及其法律意义 ,结合我国的客观实际 ,提出我国的证据标准应该理性地适用法律真实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艺术随笔     
观察、感受与想法 我们对外界对象的认识途径不单单是视觉,还包括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等。必须借助于这些感觉我们才能比较客观地认识和把握外界对象,进而经过内心的深化与想象——自然的人化与人的异化,我们方可产生艺术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用数学量化的方法 ,分析处理有关数据 ,建构模型。利用模型指导教师在跳远教学中如何处理素质与技术的关系 ,从而使跳远教学具有较科学、量化的评价体系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吴建兴 《金陵瞭望》2005,(17):41-41,40
实施危机管理是国有企业内部机制转型的客观要求。作为过去隶属于铁道部的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有着“半军事化”的浓厚特色,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绝对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指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由主管部门说了算,干部、职工没有生存意识、效益意识及危机意识,只是一个劲地躺在国家身上。改革开放后,企业被逐步推向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体,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开始转变。  相似文献   
8.
教师忽略学生学习的现状,对作文求高求大求全,是影响学生作文的消极因素之一。宜根据实际客观地评分,并 适当运用激励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9.
时事政策     
《领导决策信息》2008,(28):10-11
中国政务信息网媒体关注度测评深圳楼市"断供"风波从2005年开始,国务院就出台各种调控措施,希望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但不少地方并没贯彻调控要求,近两年里房价越冲越高,直至今天泡沫开始破灭,推荐度指数★★★★★★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主观违法论而加以建构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有别于按客观违法论建构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两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主观违法论强调有责之违法,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客观的危害行为、刑事责任能力都是违法的构成要素,这种因人而异的违法观不能很好地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从主观违法论立场出发,我们不可能从构成要件其中一个方面单独地判断违法性是否存在,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将犯罪构成要件定位于反映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事实特征,因此,犯罪构成只反映定罪结论,不反映定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